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县(市)区人大 >湖滨
湖滨区|高庙乡:架起连心桥,代表为人民
发布日期:2025-08-09 信息来源:三门峡人大网

  在湖滨区高庙乡李家坡村,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她的手机备忘录里记满了村民的“小事”,她的脚步走遍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她用实干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乡土间生根发芽。她就是湖滨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李家坡村村委委员张婉婉。

  当好“传声筒”,把群众心声变成“幸福清单”

  “群众的诉求再小,也是大事。”这是张婉婉常挂在嘴边的话。住在大安同心砥柱社区的她,养成了和村民拉家常的习惯:张大爷家的房屋漏水、宁大娘反映的垃圾桶损坏、返乡青年盼望的电商培训……这些零碎的诉求,都被她一一记在手机里,变成了亟待解决的“民生清单”。

  2023年,社区居民频繁反映“不定时停水”问题,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张婉婉立刻走访调查,梳理细节后形成建议提交区人大常委会,随后多次联合水利局、乡政府协商方案,最终让稳定的水流进了家家户户。针对村民“就业难”的呼声,她牵头组织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培训,请来专业讲师开展家政服务、电商直播等课程,还搭起“就业桥”,联合企业举办招聘会,让村民凭着技能端起“饭碗”。考虑到社区老人多、就医不便,她又对接乡卫生院和区医院,把义诊台搬到了居民家门口。

  从停水难题到就业出路,从医疗服务到生活琐事,张婉婉用细致入微的倾听和雷厉风行的行动,让群众的心声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清单”。

  做好“排头兵”,用产业火苗点亮乡村希望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张婉婉深知,只解决眼前事还远远不够,必须为村子谋长远。2024年12月,她参加河南省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训班,被评为优秀学员。在那里,现代化农业园区的蓬勃景象让她深受触动:“别人能做到的,我们村也能!”

  带着满满的“干货”回到村里,她立刻和支部书记商议规划产业项目,决心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目前已发展20亩特色葡萄园种植基地,持续发力建设“散养鸡”养殖项目,一步步蹚出适合本村的发展路。“下一步,我们要把特色种植和沿黄旅游结合起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说起规划,张婉婉眼里闪着光。如今,葡萄长势正好,养殖场正在建造,产业的火苗正照亮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搭好“连心桥”,让政策暖流涌进百姓心田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暖民心。张婉婉总说,政策好不好,要看群众是不是真受益。村里的李大哥身有残疾,是弱劳动力,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她一次次跑民政部门,帮着申请低保和残疾人补贴;得知李大哥因劳累和营养不良险些昏倒,她又常带着生活用品上门看望,叮嘱他保重身体。

  为了让更多政策红利落地,她把民政、就业、农业奖补等政策编成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挨家挨户讲解;遇到不识字的老人,就逐字逐句念给他们听,帮着算清“福利账”。修手机、调网线、调解邻里矛盾、为老人做认证……这些琐碎的事,她做得心甘情愿。“人大代表就是一根纽带,一头连着政策,一头系着百姓,得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日子有奔头。”

  从解决停水难题到培育特色产业,从组织技能培训到帮扶困难群众,张婉婉用行动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她就像一座坚实的桥梁,一头连着党委政府的牵挂,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期盼。而这桥梁之上,正铺就着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张红霞  张旭)

作者:杜卫萍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