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大概况 >常委会公报
三门峡市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第3号公报
发布日期:2020-07-29 信息来源:三门峡人大网
 
坚定理想信念 做爱岗敬业模范——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第一党支部党员大会上的讲话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王建勋(1)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二次会议 (5)
三门峡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检查《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  (5)
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张朝红(6)
三门峡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情况的审议意见 (9)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周长青(11) 
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情况的调研报告……………… 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15)
三门峡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专项报告的审议意见 (19)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 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王晓东(20)
关于三门峡市2019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 况的调研报告……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24)
三门峡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对我市2019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 意见 (26)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 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董树良(28)
关于我市2019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33)
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李杰辞去三门峡市 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的决定 (35)
辞呈……………………………………………………李 杰(36)
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任免人员名单 (36)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李杰等二位同志职务任免的议案……………………………………………………… 安 伟(36)
 任前表态发言… 李红念(37)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出、缺席人员名单………………………………………………………………(38)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列席人员名单…………………………………………………………………(38)
 
坚定理想信念 做爱岗敬业模范
——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第一党支部党员大会上的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王建勋
(2020 年7月2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活动,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感到很高兴。最近,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又有了新的思考。越学习越觉得我们的党伟大, 越觉得有必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体会 :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首先,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正确、光荣的党。这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奋斗和被无数实践充分证明、世界公认的结论。建党之初,我们就确立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高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的每个党员,都是工人阶级和全中国劳动人民中的先进分子。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我们党以自己前赴后继的伟大牺牲和无私奉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戴和信任。党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是在伟大的事业中逐渐形成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是其他政党无可比拟的。党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饱受屈辱、蹂躏的血泪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抵御外侮的斗争史。1840 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闭关锁国、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只能割地赔款,屈辱求和。《南京条约》的签署,不仅没有阻止列强的进攻,反而使他们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可欺,进而得寸进尺,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美国、德意志、法兰西……甚至连葡萄牙、西班牙都加入了侵略的行列。随着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署,在帝国主义甚嚣尘上的疯狂压榨和肆意掠夺之下,中国这个曾经占世界经济总量四分之一以上的文明古国开始走向衰落,民不聊生。甲午战争,日本打败中国,要求赔偿白银四亿两,并割走台湾、琉球。现在的台独势力就经常拿这段历史做文章。美国也经常拿台湾来要挟大陆,敲诈我们,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台湾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台湾问题解决了,中国就能够打破岛链封锁, 自由出入太平洋。美国就是看上了这一点,为了遏制中国发展,把台湾作为一个跳板,并因此形成了一个“岛链包围圈”。中国要实现和平统一, 美国就一直捣乱,出台了很多政策,签署了《与台湾关系法》等一系列支持台独的法案,阻挠中国统一进程。后来的侵华战争,更为中国埋下了无穷后患。当时的中国,任人宰割,没有任何国际地位。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顽强英勇的民族, 危难关头,总有人振臂高呼,甘愿牺牲,图存救亡。为救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付出了巨大努力。李鸿章,背着骂名,“师夷长技以制夷”,发起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修建起了京汉铁路,建立了兵工厂,造枪
造炮。利用江南造船厂,发展造船业。清政府也意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光绪帝时,实行变法。成立东洋水师,袁世凯小站练兵,训练新军,为建立现代化军队奠定基础。但因为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这些改良、变法最后都失败了。封建统治的腐朽和没落,必然激化国内矛盾。1850 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内忧和外患,彻底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1928 年,经过东征北伐,中国从形式上实现了统一。但是,受既得利益影响,那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风雨飘摇的状态。抗日战争爆发后,救亡图存、共抗倭寇成了现实而紧迫的问题。而国民党却逆潮流而动,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路线,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难以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国共合作、一致对外,才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走向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胜利?主要靠的是坚定信念和钢铁意志。它最光明磊落,建党之初, 就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集团。它最勇敢,为了救中国,为了求解放,不怕流血牺牲,不怕风吹雨打。它最无私,除了捍卫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没有半点私利。共产党的力量, 来自于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坚定信念和钢铁意志,来自于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真心拥护和坚决支持。正因为此,在革命斗争中,才会有一大批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挺身而出,江姐、方志敏、刘志丹、赵一曼……也正因为此,中国共产党才能由弱到强、由小到大。一心救中国,一心为大众,一心求解放,一心抵外侮。正是这种钢铁意志、坚定信念和不怕牺牲精神,才得到了人民群
众的广泛支持。这种凝聚力、号召力,是任何政党也无可比拟的。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几千人, 到井冈山时期的 10 余万人 ;从战略转移时的几万人,到经过长征、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之后的几十、几百万人 ;从星星之火到大火燎原,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付出了巨大牺牲,也得到了人民的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是用高尚的品格、巨大的牺牲、卓绝的斗争换来的,是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赢来的,是经过无数实践证明了的。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经过前 30 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国家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又经过 40 多年的不懈奋斗,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我们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的 15% 左右,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这一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建国之初,我们一穷二白,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基础。到今天,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在世界500 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的钢铁、
煤炭、水泥、电解铝、精炼铜等 220 种产品产量都位居全球第一,歼 20、运 20 横空出世,飞船上天,导弹、潜艇、航母对敌人形成巨大震慑, 中国天眼、墨子号卫星等震惊世界,5G 技术领跑全球。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人均寿命达到了初级发达国家水平。用外交部发言人的话来说,“看别人脸色行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遏制中国发展已经成了他们的“共识”,以支持台独、港独、疆独、藏独为突破口,千方百计在我国周边制造障碍、挑起事端,甚至不惜采取下三滥手段围困中国、孤立中国,无所不用其极。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坚持发展不动摇,按照“三步走”战略和“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奋勇前进。
其次,要坚定不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 择。历史告诉我们,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帝  制在中国行不通,代表资本家利益的资本主义在  中国同样也行不通。这是因为,一方面,封建官  僚集团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虽然中国封建社  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  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  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  也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曾说过 :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侵略的目 的,是把中国变成他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资源输  出地、附属国,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  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  民族资本主义。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  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由于中国资产  阶级的软弱性,既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也没有推翻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和争取民族独立  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  生存、发展。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
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延续不下去,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正当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困惑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我们看到了新的曙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制度有很多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强烈的集体观念和爱国精神,使我们空前团结, 办成了许多前人想所未想的大事、难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唐山、汶川大地震,九八抗洪,疫情防控……每当灾难来临,大家赴汤蹈火,奋不顾身,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不计报酬,不讲价钱,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的行动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钢铁意志和坚强决心。疫情防控,在我国发现最早,控制的最好。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出钱出力,轮流值班, 确保了社会稳定和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今年 6 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我们的各项经济指标已经由负转正,实现了由低增长到持平、再到稳定增长的转变。美国号称人类民主的灯塔,现在确诊人数已经突破 400 万,死亡人数 14 万,几近失控。下步总统选举,感染的人数会更多。中国坚持生命至上,为了生命健康,不惜一切代价。相比之下,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制度优势,关键时刻看得更清楚。三要自觉抵制丑化党丑化社会主义的错误言行。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信社会主义制度是目前最科学、最合理、最人性化的社会制度。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社会稳定,人民健康。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对那些歪曲、丑化共产党、丑化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要敢于斗争,自觉抵制。
  二、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
  “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 ,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牢记根本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不断提高本领能力,才能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确保我们党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的顺利实现。
  一要坚定信仰,做信念坚定的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对党忠诚,带头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端正入党动机,做到令行禁止,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自觉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要加强学习,注重方式方法,推动学习不断向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做到知行合一,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工作、破解难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要发扬传统,做敬业奉献的党员干部。牺牲奉献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最宝贵的政治品格。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28 年时间内,付出的牺牲世所罕见。仅大革命失败后的一年时间里, 全国就有 30 多万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全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共产党员就有 370 万人。当前的幸福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继承先烈遗志,发扬优良传统,就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环境。哪有岁月静好,只不过因为有人负重前行。要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 把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作为第一职责,自觉做到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不为名、不为利,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
  三要坚持宗旨,做一心为民的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练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一切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大的幸福。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时刻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帮助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一心为民成为人大工作最鲜亮的底色。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模范遵守“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细则,把一心为民贯彻到人大工作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
  三、做好本职工作,做爱岗敬业模范
  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为人民干事。国家治理也是为人民服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要大家都尽职了,社会就井然有序了。为人民服务是很具体的,体现在我们每天的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人民的最大贡献。
要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满完成党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世界上怕就怕认真,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要珍视岗位,敬畏岗位,把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作为检验党性的试金石,克服粗枝大叶、应付过关思想。要向老革命、老干部看齐,高标准, 严要求,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要雷厉风行,能当天办结的,不要拖到第二天。要做表率,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尤其是办公室系统, 要发挥参谋助手和核心机关作用,见势要早,行动要快,时时处处都要当表率、树标杆。其他机关也要坚守岗位,履职尽责。无论干什么,都要一丝不苟,严谨负责。为人处世,品德高尚,不能出现让人异议的言行。要严格遵守制度,按规矩办事。领导安排的工作,要认真落实,及时反馈,有应有答。上下班要按时,不迟到早退。要搞好团结,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正确对待组织, 正确对待别人。利益面前,先人后己,克己奉公。处理事情,要多向思维,不要单向思维。司机班的同志,要加强教育管理,增强安全意识,确保行车安全和人员安全。要严格财务制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做一名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优秀党员干部。
要加强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加强学习作为人大工作的必修课和基本功,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重要任务,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积极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声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要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在办文、办会、办事上,争做人大工作的行家里手,掌握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推动人大工作上台阶、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二次会议
 
  6 月 29 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二次会议。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勋主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万轩、张朝红、吕均平、许胜高、韩迎春和秘书长任晓云及 27 名委员出席会议。
与会人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会议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 2019 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环境状况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审议表决通过了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李杰辞去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的决定 ;表决通过了人事任免事项 ;商议了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建议议程。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范付中,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梁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康健民,市监察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以及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和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副县级以上干部等列席会议。
 
三门峡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关于检查《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市人民政府:
  2020 年 6 月 29 日,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并表决通过了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一年多来,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水平, 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次《条例》执法检查指导思想明确,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形成的执法检查的报告实事求是,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可行。
  会议指出,在贯彻《条例》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条例》学习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二是协商沟通机制、执法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小秦岭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会议就做好今后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环境保护意识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对《条例》的舆论宣传,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优势,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多形式多角度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条例》的影响力。二是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条例》,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通过网络、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有关问题调查处理及整改落实情况,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二、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联合会商机制
  一是市政府要主导和协调好小秦岭管理中心和灵宝市政府的关系,明确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协调机制,推动联合会商机制常态化。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各部门要通力合作积极解决突出问题,采取定期与临时会商相结合等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和实现部门间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工作合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保护区长治久安。
  三、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目前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现状,按照国有林场改革政策,以及市政府有关小秦岭矿山环境整治方案精神,加大投入,切实解决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尽早解决道路、水电、通讯、各林区检查站等相关困难和问题,满足护林防火、保护管理的需要,不断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请将《审议意见》的研究办理情况于 3 个月内呈送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 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提出书面报告。
 
 
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关于检查《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2020年6月29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组长 张朝红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第三部地方性法规,为了落实好《条例》,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2020 年4 月—5 月,市人大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对《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现将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执法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执法检查组。为了做好对《条例》的执法检查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朝红为组长的执法检查组,制定了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对《条例》执法检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二是发布执法检查公告。4 月下旬,在三门峡日报和三门峡人大网等媒体上发布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公告,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设立电子信箱和投诉电话,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对我市在《条例》贯彻落实中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实地检查。在实地检查前,我们对检查组成员发放相关资料进行事先的学习,并于 5 月 27 日至 28 日,深入灵宝市、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查看了小秦岭保护情况并现场听取了汇报。四是召开专题座谈会。5 月 28 日上午,召开了由市政府办、市林业局、灵宝市市及相关单位以及涉及到的乡镇、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等责任人参加的座谈会,通过座谈,全面了解《条例》在我市的实施情况。
  二、《条例》实施情况
  《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小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制依据。一年多来, 市政府广泛宣传,认真贯彻实施《条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河南小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思想重视,宣传到位。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小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小秦岭(三门峡段)保护区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和全市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坚决将《条例》落到实处。同时, 广泛发动宣传,先后印制《条例》单行本、在林区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制作《条例》摘要警示宣传牌并组织职工开展《条例》集中学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载体进行宣传 ;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条例》宣传进集市、进庙会、进校园活动,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齐抓共管,效果明显。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和灵宝市人民政府及相邻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能够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依法做好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工作。近年来,小秦岭环境整治累计投入资金 1.89 亿元,保护区内521 个坑口全面封堵关闭,清除生产生活设施 1.39万个,处理矿渣 2586 万吨,渣坡覆土 69.5 万立方米,种树 75.7 万株,生态修复面积 132.3 万平方米,拆除设施 3580 个,覆土植树种草治理面积 38.7 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保护区生态环境。
  ( 三) 严格执法, 形成合力。依照《条例》和有关法律规定,进一步落实相关部门职责,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形成合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保护区长治久安。一年多来,累计遣返擅自进入保护区人员 185 人次,签订责任告知书 130 份,移送当地公安部门在保护区内从事涉矿领域违法案件 3 起 ;先后向灵宝市政府、三门峡市工信局等单位发送整治问题清单函件 15 份,有力的打击了保护区内各类违法活动,保护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
  三、存在问题
  《条例》颁布实施一年多来,小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通过这次执法检查,检查组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条例》学习宣传不够深入细致。《条例》的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厚,群众知晓率还不高 ; 宣传标语标牌设置数量不足、位置不够明显。做好小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但在检查中发现,不少市民对《条例》知之不多,包括某些相关单位也对《条例》一知半解,不知道自己职责所在。
  (二)对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够。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管理面积大、相邻行政区域多,区域内矿山坑口情况复杂,涉矿领域案件时有发生。公安机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涉矿综合执法等部门,对于保护区内存在的私自扒开封堵坑口、利用剧毒氰化物品“洗硐子”造成水源污染、盗采国家矿产资源,以及因此造成的伤亡事故等违法行为,责任落实还不到位,打击力度还不够, 社会震慑作用还不凸显。
  (三)部分干部群众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干部群众对《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深不透, 缺乏对小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仍然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没有真正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忽视了《条例》有关规定,给小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执法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和灵宝市政府应密切配合,明确各自的职责,加强执法合力。进一步明确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体责任,落实监管措施,灵宝市政府全力做好配合,要站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抢抓政策窗口期,加强协调沟通,全力支持我市做好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工作。
  四、建议
  ( 一) 提高站位, 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小秦岭保护区所在乡镇、村民委员会,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好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保护环境的浓厚氛围。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条例》,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通过网络、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有关问题调查处理及整改落实情况,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不法行为。依照《条例》和有关法律规定,要全面加强保护区执法工作,树立执法和守法典型,依法弘扬正能量,对执法不力、不作为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作为反面典型加大惩处力度。进一步落实相关部门职责,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形成合力, 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保护区长治久安。
  (四)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联合会商机制。部门间要加强组织领导,在保持日常沟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协调机制,推动联合会商机制常态化。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各部门参加协调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积极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 相结合、形成定期与临时会商相结合等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和实现部门间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工作合力。
  (五)加大对小秦岭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目前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现状,按照国有林场改革政策,以及市政府有关小秦岭矿山环境整治方案精神,继续落实发改、财政、交通、水利、电力等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加大投入, 切实解决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尽早解决道路、水电、通讯等相关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开展保护管理、科学监测、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等工作, 研究建立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有效机制,积极促进地方政府及基层群众参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三门峡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情况的
 审
 
市人民政府:
  2020 年 6 月 28 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情况的报告,并表决通过了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破解转型发展桎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举措,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创新创优服务方式,全市营商环境水平明显改善,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会议认为,经过三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全市的营商环境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企业和群众对良好营商环境的期盼还不相适应,离“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问题主要表现在 :
  一、政务服务意识不强,行政审批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宣传普及不够,企业和群众对互联网 + 政务服务操作流程不熟悉,网上办理系统操作繁琐,许多业务仍以线下窗口办理为主,还有部分事项不能实现“全程网办”。个别单位对优化改善营商环境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仅满足于按部就班推进工作,“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建设类项目审批流程复杂,手续繁琐,涉及部门多,资料冗杂重复,且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没有完全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造成“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整体合力发挥不够,影响了并联审批效能。少数部门事中事后监管、服务不到位,不能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给企业带来不便。个别行政服务窗口缺乏专业人才,对政策和审批事项把握不准,“最多跑一次”还不能完全实现。
  二、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较高,要素保障不足,企业负担仍需进一步降低尽管减税降费政策使企业负担有所减轻,但部分企业仍然认为负担较重。我市地价、电价、油价、气价等企业要素成本偏高,行政事业性收费、部分政府性基金收费、行业协会收费及一些不规范收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负担。受土地调规、土地利用以优补优、先补后占等国家土地政策限制,造成项目用地指标紧缺,征地成本较高,推进比较缓慢。同时征地手续报批周期长, 企业拿不到项目开发的土地证,导致项目无法如期实施。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瓶颈。目前我市金融、担保、信用、咨询中介、投资信息等产业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信贷产品种类少,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缓慢,银行考虑自身风险,抵押条件较为苛刻,准入门槛高,造成企业融资成本居高难降。
  三、政商沟通渠道不够顺畅,惠民利企政策宣传不够,落实效果不理想惠企政策公开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执行层面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抑制了政策的有效发挥。在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上,有的部门照搬上级政策文件,有针对性的措施较少,导致企业看到政策,无法享受 ;看到机会,无法把握。同时,缺乏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有些政策出台的公开程度不够,政策宣传解读不足,企业不了解详情,影响了政策落地的实施效果。
  四、专业人才缺乏,配套服务体系尚未完善我市在法律、金融、财务、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服务基础相对薄弱,服务经济发展所需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税务所、仲裁机构等力量不足。同时受工资福利待遇不高、本地人才资源少等条件限制, 企业难吸引人才流入,难以招聘到高校毕业生、专业技工类等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对企业的支持帮扶力度不大,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问题依然存在。
  针对以上问题,会议建议 :
  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一是增加简政放权含金量,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各单位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革命, 不断创新发展软环境,用政府的减权限权激发企 业动力和社会创新活力。推进电子税务局建设, 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强化部门协作,提高审批效率。部门之间要 协同作战,无缝衔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推进“联合图审”,细化审批服务事项标准,缩减项目审批办理时间, 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三是提升服务水平。优化“互 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一窗办理”、“一网通办”,完善“不见面审批”事项, 在内容上做“加法”,在环节上做“减法”,在效 率上做“乘法”,在作风上做“除法”,实现企业 群众“只填一张表,只进一扇门、只提交一套资料” 的“数字化支撑营商环境”新模式,促进行政审 批持续提质增效。加强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管理和服务,当好贴心“店小二”,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完善中 介服务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 务质量。组建专家团队,为企业开展代办服务和 “一对一”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赌点、难点”问题。
  二、多措并举,加强企业扶持力度,营造利企降本的营商环境
  一是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利用线上线下各类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惠企政策,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法律,解决好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建立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结合实际落实落细减税降费各项政策, 服务“六稳”“六保”大局。建立政府守信践诺机制,保持惠企政策的延续性,避免出现“新官不理旧账”。帮助企业降低物流、用工、用电等经营成本, 加强土地等生产要素保障,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提升企业竞争力。三是精准服务企业人才需求。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双轮驱动”,促进人才要素精准对接。对高端创业创新人才、高端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在住房、医疗、社会保险、配偶安置、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优先提供服务保障,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的良好环境。
  三、强化监督,加强法治建设,营造更加规范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规范涉企监管。加大权力运行监督力度, 为企业发展多设路标、多开绿灯、雪中送炭、保驾护航。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 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执法行为事中事后监督问责机制。二是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整治企业和项目建设周边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三是规范涉企办案。推广阳光审判、阳光执行、阳光检务、阳光警务,依法高效办理各类涉企案件。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侵权假冒专项治理,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
  请将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于 3 个月内送交市人大常委会有关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提出书面报告。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2020年6月29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周长青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 2019 年以来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请予审议。
  一、我市改善营商环境主要工作
  2019 年以来,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破解转型发展桎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举措。以打造中西部地区行政服务最优、营商环境最好城市为目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扎实推进全市各领域营商环境水平持续提升。
  (一)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2019 年市委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刘南昌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安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任副组长,定期召开营商环境专题会议,强力推动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实。2019 年,我市在全省率先谋划成立正处级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市发改委主任担任主任,选拔 2 名副县级领导为副主任,通过人才引进招录 5 名硕士研究生,进一步充实了营商环境建设人员力量,为营商环境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强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 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工作机制。按照“一口清、一表清”(“一口清、一表清”是安市长对营商环境工作的要求。“一口清”:各单位领导要对营商环境工作亲自抓,做到工作进展情况清清楚楚。“一表清”:各单位领导要对本单位营商环境指标和台账清清楚楚)的工作标准,强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落实实施。
  (二)对标先进,强化先进经验复制推广。为了学习全国营商环境先进地区经验,快速提升我市各领域营商环境水平,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我市重点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动员各单位开展对口学习活动。市直各单位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本领域先进地区开展了考察学习,结合先进地区做法,制定了本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二是广泛收集营商环境政策文件。市营商办广泛收集了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做法,汇编印刷了《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做法汇编》、《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 2.0 版》、《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 3.0 版》和《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 3.0 版》等四本优化营商环境文件汇编,通过座谈会、推广会多种方式, 推进各单位开展复制推广工作。三是开展“一网通办”专题考察。“一网通办”是打造最优行政服务效率的关键举措,2019 年我市组成考察组分别到北京市怀柔区、上海市徐汇区开展了学习取经,复制“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成功经验,加快推进我市“一网、一门、一窗、一次”改革, 力争快速提升我市网上政务服务水平。
  (三)以评促优,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水平。2019 和 2020 年,省政府委托中科院地理所作为第三方对全省营商环境开展考核评价。我市按照评价组下达的各项任务,分别组织市直 26 个参评部门和 500 多个参评企业开展营商环境评价。2019 年完成 18 类 920 多份企业调查问卷和 32 类92 种部门调查表,2020 年完成了 25 类 860 多份
企业调查问卷和 46 类 126 种部门调查表。我市评价组织工作连续两年得到省发改委和中科院评价组的一致好评。
2019 年 11 月 1 日,在评价报告公布的第一时间,我市在全省率先邀请中科院评价组开展评价报告解读,市县两级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和主要部门负责同志 530 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我市部署
整改提升活动比其它地市超前了 40 多天,为全
市做好 2020 年考核评价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四)建章立制,构建营商环境制度体系。2019 年以来,我市深入落实《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 年)》,各部门结合三门峡实际,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 52 份,各领域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和便利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逐步完 善。尤其是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密 集出台了 17 个政策文件,建立了责任分工、审批流程图、审批事项清单、事中事后监管、告知 承诺制管理、“一窗受理”、并联审批、“联合审图” 等一系列制度体系。
  (五)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随着我市疫情防控取得实质性成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调整为推进复工复产暨疫情防控指挥部,把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保防控、保开工、保畅通、保运转上来。市发改委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四比四看” 活动为抓手,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科学布局,早谋划、大招商、强保障、优服务,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复工复产。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成立了重点项目开工复工工作专班,负责疫情防控期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复工的组织领导 ;二是坚持项目建设月通报、季督导、年考评等制度,激发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性 ;三是建立健全联审联批制、问题台账制和办结销号制,定期收集、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主动到企业、项目一线送政策,宣传应对疫情复工复产政策措施 ;五是落实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政策,积极争取更多企业纳入“两类名单”。我市依托“新型智慧城市平台”,形成大数据疫情防控体系,通过实行领导分包企业制度、首席服务员制度、专题会议制度、阶段性降低工商业水电气价格、畅通企业物流运输和组织复工复产观摩活动等措施,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复工复产进展顺利。截至 5 月底,已开(复)工 223 个, 开(复)工率 85.77%,累计完成投资 353.65 亿元,占年度计划的 50.52%。
  (六)分类施策,扎实推进整改提升。2019 年 9 月 23 日,针对 2019 年市人大《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情况的调研报告》反映问题,按照刘南昌书记批示精神,市营商办印发了《关于开展营商环境问题整改活动的通知》(三营商办[2019]3 号),布置全市深入开展整改提升行动。在整改活动中, 各部门结合三门峡实际,按照刘南昌书记“主动认领问题”要求,进一步细化、实化优化营商环境操作办法,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标准进一步加大营商环境建设力度。我市营商环境整改提升,采取“追”“补”“提” “保”四项措施,针对问题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施策。既:在暂时落后、可短期提升的指标上,通过减审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等“五减”措施,力争实现快速追赶;在客观劣势、需长期努力的指标上通过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进行持续弥补,逐步缩小差距;在中游徘徊、有赶超压力的指标上,通过加强业务培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和工作效率予以尽快提升;在暂居上游、有相对优势的指标上,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创新运用,力争创出三门峡特色和品牌。我市整改提升行动一直持续到 12 月底,在整改活动过程中,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共计制定了 20 余份整改方案,97 条整改措施,截止 2019 年底,各单位整改活动全部完成。
  二、我市优化营商环境主要成效
  2019 年以来,我市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多措并举,全面发力,全市营商环境水平明显改善,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加强“互联网 + 监管”系统建设,推动“四级十同”成果持续深化,全面提高审批服务标准化水平。全市累计取消下放行政许可和其它类别职权事项163 项, 取消各类证明 263 项,969 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879 项事项列入“最多跑一次”清单,事项覆盖率达 90%。我市审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减少了 50%,实现了一张身份证可以办理公安、社保、教育、医疗、民政、不动产、公积金等 118 个民生事项,全市 5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
  (二)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全面实行“三十五证合一”,共计清理 220 个前置审批事项, 严格落实“证照分离”“照后减证”等改革措施,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全面提升企业开办和 注销便利化水平,全面推行公文(证照)免费邮寄, 全市企业开办时间从 70 多个工作日压缩到 3 个工作日以内。2019 年我市新增市场主体1.63 万户, 较 2018 年增长 12.79%。
  (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2019 年 7 月 10 日,市政府印发了《三门峡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工改窗口”,实行施工许可证一站式办理,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到了 90个工作日以内,比全省 100 天标准减少了 10 天,比全国 120 天标准减少了 30 天。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后,我市中小型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 70 个工作日以内,基础设施线性工程类项目压缩至 60 个工作日以内,带方案出让类项目压缩至 45 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改造类项目压缩至 40 个工作日以内。
  (四)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市口岸办、三门峡海关大幅压缩整体通关时间,不断提高口岸服务效率,2019 年我市进口整体通关时间 8.32 小时,同比缩减 96.2%,全省排名第 4 位, 出口整体通关时间 2.06 小时,同比缩减 91.82%, 全省排名第 6 位,两项指标均稳居全省第一梯队。2019 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跨境贸易信息化建设,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单一窗口”应用率达到 100%,提前一年完成省定目标。2019 年三门峡保税物流中心(B 型)得到省政府批复,申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设立出口退税资金池工作顺利推进,企业退税周期有望大幅缩短。
  (五)信用体系建设排名全省前列。2019 年以来,我市推动跨部门、跨行业信用信息归集应用,完善各类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建立常态化“红黑名单”定期发布机制,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2019 年 12 月,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发布了全国 261 个地级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三门峡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全国第 30 名,河南省第 1 名。
  三、我市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营商环境水平虽然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在 2019 年全省营商环境统一评价中,我市营商环境在全省排名第 12 位。一些营商环境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我市也基本存在。具体表现在企业负担仍需进一步降低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待进一步缓解 ;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审批难、审批慢的问题在有些部门依然存在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端人才仍然欠缺 ;创新活力不足、对外资缺乏吸引力问题长期存在。
  四、2020 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安排
  2020 年是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 年)的收官之年。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一手抓新冠疫情防控,一手抓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一季度连续召开了三次营商环境建设专题 会议,研究解决了 30 多个营商环境事项,部署全市按照“攥指成拳”“齐抓共管”的要求,以 “数字化支撑营商环境”为抓手,全面开展“拆墙、瘦身、提速、减负”工作,力争通过一年努力, 将我市打造成全省政务服务“时间最短、环节最 简、材料最少”城市,以一流营商环境,促进三 门峡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 年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主要有三方面安排 :
  (一)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2020 年我市一方面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决定取消下放和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许可事项,优化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建立健全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深入推进清单规范化和标准化。清理规范市以下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面提升行政审批质效。另一方面要全面深化市县两级政务流程再造,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业务流程系统性重构,强化审批服务事项整合,进一步压环节、减时间, 加快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简化和互联网化。全面推广政务服务“豫事办”、“线上三门峡”等应用, 年内实现超过 600 项民生服务掌上办、随身办。
  (二)全面打造“数字化支撑营商环境”新模式。从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出发,2020 年我市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数字化支撑营商环境”决策部署,通过“拆墙”打破部门界限 ;通过“瘦身” 压减审批时间和提交材料 ;通过“提速”实现政务服务效率全面提升 ;通过“减负”大幅度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以“一件事”政务流程再造为核心, 实现全市营商环境水平大幅度提升。目前,市县两级“数字化支撑营商环境”第一阶段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工作基本完成,全市共计梳理事项 25632 项,其中市本级4829 项,县(市、区)20803 项。从 5 月份开始, 市县两级“数字化支撑营商环境”进入第二阶段的合并事项和流程再造阶段。
  (三)全面开展营商环境核心指标攻坚。营商环境核心指标可以划分为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三类。2020 年我市在加强市场化营商环境指标方面要做五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和注销便利化水平,建立企业开办“一窗通”线下服务专区,年底前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 和零成本。二是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在 90 个工作日基础上,力争再压缩到 69 个工作日。三是全面优化水、电、气、暖等公共设施服务,2020 年全市高、低压用户用电报装时间压缩至 20 个和 4 个工作日以内 ;供水、供气、供热用户报装时间分别压缩至 4、5、7 个工作日以内。四是推进自然资源与公安、税务、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信息共享,实现不动产一般登记 3 个工作日内办结,抵押登记 1 个工作日内办结。五是深入实施金融服务“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着力破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现普惠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再降 0.5 个百分点。在加强国际化营商环境指标方面要做两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电子税务局建设,进一步简并税种税目税率,实现依申请业务网上办税达到99%,纳税人年度纳税时间和纳税次数比上年压缩 10%,一、二、三类企业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分别压缩至 2 个、6 个、8 个工作日。二是进一步降低进出口环节费用,推广进口货物“两步申报”通关模式,进一步压缩进出口企业通关时间。在加强法制化营商环境指标方面要做五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执行合同效率,建立覆盖审判执行全过程的智能化办案规范和标准,实现自动识别、智能提醒、同步监管。二是进一步提升办理破产案件水平,建立破产案件绿色通道,实现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完善快速审理机制,力争平均审理时间进一步缩短。三是健全劳动力市场监管体系,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系统应用, 实现一点举报投诉、全市联动受理。强化劳动争议预防处理,实现 95% 以上的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使用“互联网 + 调解”服务平台, 劳动仲裁结案率、调解成功率分别达到 90% 以上、60% 以上。四是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全面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进一步增强政府采购透明度。五是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水平,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为了促进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高质量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市委办、市政府办 3月5 日印发了《市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 建立了营商环境考核奖惩机制,实行评价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结论、评先树优、精神文明创建奖励、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四挂钩”政策。
2020 年是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2018-2020) 三年行动方案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数字化支撑营商环境”的开局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按照刘南昌书记“以自我革命之勇气,改革创新之精神,科学严谨之作风,雷厉风行之效率”的要求,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为原则,以“数字化支撑营商环境”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各领域“放管服” 改革,大力破解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难题 , 持续提升全市营商环境水平,确保全市圆满完成2020 年优化营商环境目标任务,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新时代三门峡更加出彩的新标识和新名片。
 
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0年6月29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 2020 年工作要点安排,2020年 6 月 11 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迎春带领调研组,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现场询问、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住建局服务窗口、中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三门峡保税物流中心、三门峡进口铜精矿国检试验区、三耐实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实地调研结束后,组织市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工信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卫健委、商务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了解各单位在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效、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疫情冲击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之后调研组成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询问并提出了意见建议。本次调研坚持问题导向,主要围绕市委书记刘南昌同志对市人大常委会呈送市委的《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情况的调研报告》批示精神的落实情况和调研报告中所指出问题的整改提升情况开展调研。通过调研,既看到了成绩,也发现了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
  一、基本情况
  2019 年 9 月 15 日,市委书记刘南昌同志在市人大常委会呈送市委的《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情况的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营商环境,切实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要求,加大营商环境建设力度。”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主动认领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整改提升,特别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各单位积极作为, 下沉一线,精准帮扶,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一)强化领导,充实力量,健全工作机制。为加强对营商环境工作的领导,市委调整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刘南昌书记挂帅组长, 安伟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任副组长,定期召开营商环境专题会议推动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实。在全省率先谋划成立正处级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选拔 2 名副县级领导担任副主任,引进 5 名硕士研究生充实工作力量,为优化营商环境夯实人才基础。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 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营商环境工作机制。按照“一口清、一表清”(“一口清”:单位领导要亲自抓营商环境,做到进展情况清楚 ;“一表清”:单位领导要对本单位营商环境指标和台账清楚。)标准,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落实。
  (二)细化措施,分类施策,改成效明显。针对调研报告中指出的问题,相关单位结合实际实施“追、补、提、保”四项措施补短板、强弱项,即 :在暂时落后、可短期提升的指标上奋力追赶,在客观劣势、需长期努力的指标上持续弥补,在中游徘徊、有赶超压力的指标上继续提升, 在暂居上游、有绝对优势的指标上力保领先。整改活动中,各部门制定方案 20 多份,措施 97 条, 有效保证了整改效果。通过整改,“放管服”改 革成果进一步显现,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并联 审批效能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持续提高,969 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深化“四级十同”成果,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三十五证合一”,清理前置审批事项 220 个,“证照分离”改革扩容提速,企业开办和注销便利化 水平全面提升,全市企业开办时间从 70 多个工作日压缩到 3 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施工许可证实现一站式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 90 个工作日以内,相比全省标准和全国标准分别减少了 10
天和 30 天。跨境贸易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通关时间大幅压缩,2019 年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同比缩减 96.2%,全省排名第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同比缩减 91.82%,全省排名第六,两项指标均稳居全省第一梯队。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2019 年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全省第一。
  (三)建章立制,奖优罚劣,完善制度体系。2019 年,全市各部门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 52 份,其中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出台文件17 份,明确了具体的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并联审批实行超时默认和容缺受理, 建立起比较规范的审批和监管制度体系。今年 3 月,印发了《三门峡市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 坚持“正推”和“倒逼”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促进,建立营商环境考核奖惩机制,以结果为导向,倒逼各县(市、区)、各单位在改善营商环境上出实招、见实效。
  (四)创新服务,强化保障 复产。各单位在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方式, 下沉企业一线,送政策、送服务,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市发改委以“四比四看”活动为抓手,成立重点项目开工复工工作专班,坚持“月通报、季督导、年考评”,激发项目建设活力。工信局出台了 17 项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鼓励 企业转产防疫物资,促进古斯特熔喷布生产线落 地渑池。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合并审批事项,开启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依托“互联网 +” 推出“交房及办证”,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财政部门落实减税降费和资金奖补政 策,拨付疫情防控资金近 6000 万元,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 5.65 亿元,清欠账
款 34437.75 万元,减轻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负担, 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
  2019 年以来,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 2019 年的全省营商环境统一评价中,我市营商环境综合得分 68.63 分,在全省 18 个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中排名第 12 位,处于中下游水平,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企业和群众对良好营商环境的期盼还不相适应,离“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
  (一)政务服务意识不强,行政审批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宣传普及不够,企业和群众对互联网 + 政务服务操作流程不熟悉,网上办理系统操作繁琐,许多业务仍以线下窗口办理为主,还有部分事项不能实现“全程网办”。个别单位对优化改善营商环境认识不到位,思想不解放、政策不灵活、服务不主动,仅满足于按部就班推进工作,“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建设类项目审批流程复杂,手续繁琐,涉及部门多,资料冗杂重复,且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没有完全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造成“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整体合力发挥不够,影响了并联审批效能。调研中发现,经过审批流程再造后的政府投资项目从项目策划到竣工投用共需要 18 个部门并联审批,材料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在90 个工作日办结完毕,审批效能仍有提升空间。少数部门事中事后监管、服务不到位,不能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只是机械照搬政策,给企业带来不便。个别行政服务窗口缺乏专业人才,有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责任意识不强,对政策和审批事项把握不准,“最多跑一次”还不能完全实现。
  (二)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较高,要素保障不足,企业负担仍需进一步降低。尽管减税降费政策使企业负担有所减轻,部分企业仍然认为负担较重。我市处于中部,经济特区和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难以享受,地价、电价、油价、气价等企业要素成本偏高,行政事业性收费、部分政府性基金收费、行业协会收费及一些不规范收费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负担。受土地调规、土地利用以优补优、先补后占等国家土地政策限制,我市因土地达不到占补平衡,造成项目用地指标紧缺,征地成本较高,推进比较缓慢。同时征地手续报批周期长,企业拿不到项目开发的土地证,导致项目无法如期实施。另外,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瓶颈。目前我市金融、担保、信用、咨询中介、投资信息等产业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尚未形成政府、银行、基金、保险、担保等机构紧密协作的机制, 信贷产品种类少,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缓慢,银行考虑自身风险,抵押条件较为苛刻,准入门槛高,程序繁琐,耗费时间长, 办理难度大,造成企业融资成本居高难降。
  (三)政商沟通渠道不够顺畅,惠民利企政策宣传不够,落实效果不理想。惠企政策公开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执行层面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抑制了政策的有效发挥。有企业反映,各级在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多是照搬上级政策文件,有针对性的措施较少,有时候看到政策,无法享受 ;看到空间,无法进入 ;看到机会,无法把握。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国家、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政策,有些部门在制定和执行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政策时,缺乏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 有些政策出台的公开程度不够,政策宣传解读不 足,企业不了解详情,影响了政策落地的实施效 果。还有的企业反映,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 产期间,各级政府虽然相继出台了关于精简行政 审批的通知,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放宽了受 理条件,但事中事后的监管不够完善,没能达到 “宽进严管”的效果。
  (四)专业人才缺乏,配套服务体系尚未完善。我市在法律、金融、财务、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服务基础相对薄弱,服务经济发展所需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税务所、仲裁机构等力量不足。同时受工资福利待遇不高、本地人才资源少等条件限制,企业很难吸引人才流入,难以招聘到高校毕业生、专业技工类等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对企业的支持帮扶力度不大,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问题依然存在。
  三、思考建议
  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全市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着力解决利企便民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努力将我市打造成全省政务服务“时间最短、环节最简、材料最少”的城市,针对此次调研情况,结合我市实际, 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一是增加简政放权含金量,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各单位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革命,不断创新发展软环境,用政府的减权限权激发企业动力和社会创新活力。推进电子税务局建设,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强化部门协作,提高审批效率。部门之间要协同作战,无缝衔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推进“联合图审”,细化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缩减项目审批办理时间,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三是提升服务水平。优化互联网 + 政务平台建设,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一窗办理”、“一网通办”,完善“不见面审批”事项,在内容上做“加法”,在环节 上做“减法”,在效率上做“乘法”,在作风上做 “除法”,实现企业群众“只填一张表,只进一扇门、只提交一套资料”的“数字化支撑营商环境” 新模式,实现行政审批提质增效。加强审批事项 事中、事后管理和服务,当好“店小二”,做到“无 事不扰,有求必应”。完善中介服务市场清退淘 汰机制,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组建为企 业服务的专家团队,为企业开展代办服务和“一 对一”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赌点、难点”问题。
  (二)多措并举,加强企业扶持力度,营造利企降本的营商环境。一是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利用线上线下各类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惠企政策,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法律,解决好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建立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结合实际落实落细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服务“六稳”“六保”大局。在税费优惠及政策补贴等资源配置上,避免对大企业过分重视,挤压本土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造成有潜质的本土企业外流或中小企业倒闭。建立政府守信践诺机制,保持惠企政策的延续性,避免出现“新官不理旧账”。帮助企业降低物流、用工、用电等经营成本,加强土地等生产要素保障,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提升企业竞争力。三是精准服务企业人才需求。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双轮驱动”,促进人才要素精准对接。对高端创业创新人才、高端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在住房、医疗、社会保险、配偶安置、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优先提供服务保障,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的良好环境。
  (三)强化监督,加强法治建设,营造更加规范公正的法治环境。一是规范涉企监管。加大权力运行监督力度,为企业发展多设路标、多开绿灯、雪中送炭、保驾护航。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执法行为事中事后监督问责机制。二是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整治企业和项目建设周边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三是规范涉企办案。推广阳光审判、阳光执行、阳光检务、阳光警务, 依法高效办理各类涉企案件。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侵权假冒专项治理,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
 
 
三门峡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企业国有资产
(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专项报告的审议意见
 
市人民政府: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审了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 2019 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并表决通过了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决策部署,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我市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会议指出,2019 年度我市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部分企业国有资产的底数有待进一步摸清。二是国有资产监管的体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债务较重,对企业重大项目投资效益跟踪监督不够。三是市属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企业市场化水平不足, 盈利能力和水平偏低,服务全市产业链条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四是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和矛盾隐患较多,部分企业改制不彻底,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审议意见 :
  一、提高认识,摸清国有资产家底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自觉依法管好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要切实摸清资产家底,进一步完善资产会计账目,规范资产权属确认登记和管理,做到手续完备、账实相符、数据准确、档案齐全,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
  二、加强监管,提高国资监管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理顺监管职能,改进监管方式,形成权责明晰,分工明确,协同配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二是加强风险监控,强化企业经营效益监督。要高度重视企业经营风险预防,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有序化解企业债务。进一步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强化重大项目的效益跟踪监督。三是加强国资监管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和留用机制,完善薪酬考核和激励机制,着力培育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队伍。
三、整合资源,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
一是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股权划转并表、发行公司债等创新融资方式,持续做强做大国有企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彩三门峡建设等战略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二是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基建及前瞻性战略,统筹运作,加快我市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效益。三是盘活闲置资产,通过出租或合作开发,充分利用闲置资产,促使资产效益最大化。要推进骨干企业转型发展、市属中小型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提升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增强国有企业
 
核心竞争力。
四、深化改革,妥善处理遗留问题
一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助推企业改革发展,激发国有企业活力。二是探索打造国资监管平台,完善监管体系。加快构建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国资监管大格局,重点抓好企业公司制、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治理机制改革工作。三是集中力量解决国企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隐患,维护大局稳定。坚持问题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依法依规推进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后续处置工作。
请将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于 3 个月内送交市人大常委会有关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提出书面报告。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关于2019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 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0年6月29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市政府国资委主任 王晓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就 2019 年度全市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下同)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请审议。
  一、企业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2019 年,全市企业国有资产总额为 1288.32亿元,负债 508.54 亿元,所有者权益 779.78 亿元,营业收入 58.19 亿元。其中,市属国有企业 51 家,资产总额合计638.9 亿元, 同比增长 42.2% ;负债 287.5 亿元, 同比增长 55.23% ;资产负债率 45% ;所有者权益
351.4 亿元,同比增长33.08% ;营业收入47.3 亿元, 同比增长 92.25% ;利润总额 3.5 亿元,同比增长22.38% ;上缴税费 8067.5 万元,同比增长 8.98%。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 123.6%。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我市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中 :工业类企业(7 家)资产 22.55 亿元, 占比 3.53% ;建筑类企业(9 家) 资产78.4 亿元,占比 12.27% ;住宿和餐饮类企业(1 家) 资产 8.04 亿元,占比 1.26% ;房地产类企业(3 家) 资产 9.32 亿元,占比 1.46% ;社会服务类企业(16 家)资产 515.59 亿元,占比 80.7%(其中占比最大的企业为市投资集团,资产总额 504.7 亿元, 见附件 3);传播与文化类企业(6 家)资产 0.14亿元,占比 0.02%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类(4 家)资产 2.35 亿元,占比 0.37% ;信息技术服务类(1 家) 资产 1.6 亿元, 占比 0.25% ;批发和零售贸易类(3 家)资产 0.75 亿元,占比0.12% ;农林牧渔类企业(1 家)资产 0.15 亿元, 占比 0.02%。
  二、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按照工作职能,下面重点报告市政府国资委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一是加强国企改革“1+N”制度体系建设。2019 年,市政府国资委废止规范性文件 6 个,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强化投资监管工作的通知》,国企改革“1+N”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二是全面完成决胜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工作。2019 年 9月全面完成涉及我市的 9 类 16 项攻坚任务(涉及企业 197 家次),在全省位列前 2。三是逐步确立现代国有企业制度。26 家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革, 设立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四是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市崤云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市属国有企业混改积累了成功经验。五是扎实开展“僵尸企业”处置后续工作。37 家破产企业债务化解、资产处置等工作全部结束,欠缴失业保险 2670.22 万元全部核销完成,化解债务总额约 5.45 亿元,参保职工 2019 年 6月底全部进入失业保险中心,募集职工安置资金1.3 亿元。
  (二)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完成市属国有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完成 51 家国有企业的财务决算和审计工作,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就相关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二是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严格审核企业公司章程,强化项目投资监管,对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投资计划进行审核,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稳步推进薪酬制度改革。严格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目标考核和薪酬兑付工作,逐步建立完善以经营业绩目标为主导的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2019 年,市属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162 人, 薪酬总额 1593.9 万元,组织选任的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从 10 万元—35 万元不等,市场化选聘企业负责人薪酬最高年薪达 45 万元。四是完成国有企业公车改革,市属国有企业参改人数 50 人,涉改车辆 82 辆,改革后公务用车压减 29 辆,节支率 54%。
  (三)不断重组盘活市属国有企业资产。一是组建新的产业类国有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对市属国有企业进行重组整合,组建市文旅集团、市酒店集团、市铁路建设运营公司等产业类国有企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增强市属国有企业吸引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二是做好国有资产划转工作。渑池会盟投资公司51% 股权划转至市投资集团,涉及资产值 47.7 亿元 ;金渠集团转让子公司金渠基金全部股权至市国资公司,涉及资产值 88 万元。其他国有资产划转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有序开展。三是盘活失控漏管的国有资产,2019 年,市政府国资委收回刚玉厂 420 平方米门面房、中原量仪厂 33 套公房、知音面粉厂 400 余平方米公房等,相关资产纳入正常运营管理。
  (四)加强市属国有企业风险管控。一是狠抓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市属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规范企业领导人员决策行为,有效防范决策风险。二是强化国有企业投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2019 年对金渠集团、投资集团等企业的例外投资事项按规定进行备案审核,切实防范投资风险。三是实行市属国有企业运行监测月报制度,监测分析主要财务指标, 严格管控资产负债率,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四是推进解决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遗留问题,中原量仪改制遗留供水、供电“一户一表”改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天元铝业、原会兴棉纺厂遗留问题有序推进,及时化解了一批不稳定因素,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一是突出分类指导,实施“三区别一特色”,抓好国资国企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二是抓实基层党建,在新组建企业文旅集团、国资公司、酒店集团、铁建公司等成立党委,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实现新组建国企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三是注重基层基础,开展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轮训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普通党员 160 人次。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重点市属国有企业,就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配合做好市委巡察,积极落实整改问题。
  (六)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情况。国有资本收益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途径和最终环节, 国有资本收益的高低,是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强弱最直接的体现,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是进行国有资产监督的重要方式。2019 年,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51 家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收益 5090.2 万元,比上年增加 936.59 万元,同比增长 22.54%。国有企业收益纳入财政一般预算,由市财政统筹支出,进一步提高了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使用效能。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市政府国资委组建 3 年来,虽然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照中央、省、市的部署和要求,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虽然我市国有企业的雏形已经形成,特别是架构基本形成,国资国企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但市属国有企业整体规模小、底子薄,一部分集团公司组建时间较短,企业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 经济效益尚未显现 ;二是对市属国有企业监管还需加强,尤其在重大投资方面,项目实施中的监督检查、运营中的跟踪分析及投资项目后评价的跟踪监督指导需进一步增强等等 ;三是国有资本布局需进一步优化,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布局过于集中,主导产业还未形成,创新型经济短板明显,对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创新发展的贡献有限 ; 四是上一轮国企改革遗留问题较多,部分企业改制不彻底,涉访涉诉风险较高,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精力处理相关问题,国资国企改革和监管工作主业受到一定影响。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下一步,市政府国资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精神, 尤其是以今天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为契机,以国企党建为引领,全力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国资监管“两个高质量”。
  (一)持续加强国企党建。着力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基层建设,夯实组织根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健全完善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制度机制, 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切实发挥党委(党组) 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
  (二)做好顶层设计,助推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全市国企发展座谈会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加快《三门峡市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从服务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提升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完善国资国企监管体系增强服务意识等 3 个维度发力,为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转变思路和方法,提升履职尽责能力。进一步授权放权,提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独立经营能力,坚持不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原则, 建立完善权力和责任清单,厘清职责边界 , 推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转变。围绕加快构建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国资监管大格局, 立足实际,探索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市级国资监管平台。
  (四)培育新型支柱产业,增强市属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推进市属国有企业脱钩改制,缩减市属国有企业数量和层级。分类发展“两类公司”和产业集团, 以企业为载体,着力推进转型发展,整合优势资源,聚焦主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切实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基建”项目建设等国家、省、市重大战略,提高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健全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激发市属国有企业活力。持续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 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推进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改革,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建立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经营机制、行之有效的长效激励机制,推动企业改革发展。
  (六)妥善解决国企改革有关问题。集中力量, 稳妥解决上一轮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和矛盾隐患, 维护大局稳定 ;充分借鉴上一轮国企改革经验教训,稳步推进现阶段国企改革重点任务,尤其要对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后续工作开展攻坚克难,坚持问题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努力不留尾巴、不留隐患,圆满完成重点任务。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帮助下,我市国企改革和国资国企监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连续两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市政府国资委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补短板、强弱项,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下功夫,使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更加深入、国有资本布局更加优化、经营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国有企业活力全面激发、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突破,为省际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为全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三门峡市2019年度企业
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0年6月29日在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 2020 年工作安排,6 月 9 日市人大常委副主任韩迎春带领调研组,对我市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市国资委、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市文化旅游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部门关于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汇报,并深入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公园、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国道 310 项目弘农涧特大桥等项目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 详细了解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改革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了我市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2019 年,全市企业国有资产总额为 1288.32 亿元,负债 508.54 亿元,所有者权益779.78 亿元,营业收入 58.19 亿元。
  (一)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整体情况。市属国有企业 51 家,资产总额合计 638.9 亿元, 同比增长 42.2% ;负债 287.5 亿元, 同比增长55.23% ;资产负债率 45% ;所有者权益 351.4 亿元,同比增长 33.08% ;营业收入 47.3 亿元,同比增长 92.25% ;利润总额 3.5 亿元,同比增长22.38% ;上缴税费 8067.5 万元,同比增长 8.98%。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 123.6%。
  (二)国有资本投向和布局情况。截至 2019年 12 月 31 日,我市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中 :工业类企业(7 家)资产 4.18 亿元,占比 0.65% ;建筑类企业(9 家)资产 4.12 亿元,占比 0.65% ; 住宿和餐饮类企业(1 家)资产 11.04 亿元,占比 1.73% ;房地产类企业(3 家) 资产 1.32 亿元,占比 0.21% ;社会服务类企业(16 家)资产613.31 亿元, 占比 95.99% ;传播与文化类企业(6 家)资产 0.14 亿元,占比 0.02%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类(4 家)资产 2.35 亿元,占比 0.37% ;信息技术服务类(1 家)资产 1.6 亿元,占比 0.25% ; 批发和零售贸易类(3 家)资产 0.75 亿元,占比0.12% ;农林牧渔类企业(1 家)资产 0.15 亿元, 占比 0.02%。
  二、管理情况
  (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市政府及国有企业按照以管资本为主的要求,结合企业和监管实际,制定了市属国有企业章程管理、发展战略规划、投资监督管理、违规经营责任追究、投资事项负面清单、投资后评价等多方面的文件和制度,完善了国企投资监管政策体系。全面贯彻落实“放管服”工作要求,进一步激发市属国有企业主体活力 ;制定和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强化投资事项监管工作的通知》,强化国有企业投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 严格执行市属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加强企业投资监管 ;建立市属国有企业“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不断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规范企业领导人员决策行为,防范决策风险。
  (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加强统一集中监管。开展对国有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全市国有企业车改、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产权登记、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等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二是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对超资产负债率预警线企业进行重点监管。三是稳定国资国企系统安全。坚持“安全生产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和基础”的工作原则,认真履行职责,督促监管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监管企业安全生产无事故。
  (三)国企改革发展有序推进。截止 2019 年底市政府全面完成 9 类 16 项改革任务,有效落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一是推进省属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工作。19 家驻峡央企已完成移交或签订协议,市属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全面完成。二是扎实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截止 2019年底完成 52 家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任务。37 家市属国有“僵尸企业”依法破产程序全部终结,职工社保、医保工作推进顺利,安置方案审核完毕,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到位,安置补偿金陆续发放,有力维护了大局稳定。三是加大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力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按照“同业归并集团发展”和“资产同质、市场产业关联”的原则,通过兼并、划转、合并等多种途径,以资本为纽带对市属国有企业进行重组整合,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2019 年,市政府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部分企业国有资产的底数有待进一步摸清。二是市属国有企业竞争类企业较少,企业市场化水平不足,盈利能力和水平偏低,服务全市产业链条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三是国有资产的监管的体制不健全,对企业重大项目投资效益跟踪监督不够,部分企业仍未完成脱钩改制,企业国有资产的统一集中监管还尚未实现。四是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和矛盾隐患较多,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
  四、意见和建议
  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需要。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做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一)落实国资管理主体责任,摸清国有资产家底。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精神,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是政府各部门重要职责的认知,牢固树立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要推进简政放权,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要切实摸清资产家底,进一步完善资产会计账目,规范国企资产权属确认登记和管理,做到手续完备、账实相符、数据准确、档案齐全,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
  (二)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监管水平。一是要转变思路和方法,提升履职尽责能力。推进监管职责由“管人、管事、管资产” 向“管资本”转变。进一步授权放权,提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独立经营能力,建立完善权力和责任清单,厘清职责边界,推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转变。二是要加强风险监控, 强化企业经营效益监督。进一步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重大项目的效益跟踪监督,尤其要加大财政贡献、经营效益等方面的考核权重, 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二是要加强国资监管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进一步配强选好国企经营管理队伍,优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促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国企干事创业,增强国资监管队伍力量,提高国有企业监管效能。
  (三)全面整合资源,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要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战略部署, 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股权划转并表、发行公司债等创新融资方式,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彩三门峡建设等战略发展、重大战略性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要挖掘优质招商资源,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基建及前瞻性战略,统筹运作,加快我市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要把效益意识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采取针对性措施,调整企业运营发展方向,提升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盘活闲置资产,提升使用效益。要推进骨干企业转型发展、市属中小型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提升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
  (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妥善处理遗留问题。一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助推企业改革发展,激发国有企业活力。二要探索打造国资监管平台,提升监管针对性。围绕加快构建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国资监管大格局,重点抓好企业公司制、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治理机制改革工作。三要集中力量解决国企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隐患,落实国企改革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要求,协调改造项目资金,加快实施市属国有企业“三供一业” 改造,依法依规推进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后续处置工作。
 
 
三门峡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对我市2019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专项工作报告的
 
市人民政府:
  2020 年 6 月 29 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2019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会议认为,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统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力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2019 年全市环境状况总体持续向好。
  会议指出,虽然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环境保护上做了大量工作,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部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推进缓慢、扬尘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河流考核断面达标难度增大、个别污水处理厂存在超负荷运营不能稳定达标、土壤风险防控难度大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如下建议 :
  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要持续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进一步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统筹部署,特别是在加快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要取得新突破,确保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兼顾疫情防控和污染防治工作。要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分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保难题,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三是通过各种宣传载体和渠道, 加大《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三门峡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执行力度,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有效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二、注重标本兼治,进一步提升污染防治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底线思维,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固废污染防治工作,坚决彻底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散乱污”企业,提升污染源头防控水平。推动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加强建设工程扬尘等面源污染防控治理,提升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平,进一步夯实大气环境质量本质提升的基础,打赢蓝天保卫战。二是要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和全市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工作,编制好三门峡市“十四五”水污染防治规划。三是深入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建立土壤污染普查数据库,充分吸取水、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尽快开展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四是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方面的短板,提升危险废物管理能力。
  三、强化环境法治意识,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强化环境法治建设,完善环保长效机制。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的轨道,在完善环保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既打好攻坚战也打好持久战。一是强化和落实各级政府领导责任,明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环境监管执法中的责任,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着力解决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协调不畅、管理粗放的问题,从体制机制上落实环境监管和环境治理责任,补齐体制机制短板二是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实行严于国家的地方性环保标准,确保环保法律法规执行到位。三是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生态文明法律知识和科学知识宣传普及,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四是完善环保信息公开制度,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和范围。
  四、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坚决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持续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2018 年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2019 年省委“三散”污染治理专项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对正在推进的整改任务,要紧盯时间节点,确保按期完成 ;对尚未完成的整改问题要加快进度,强化攻坚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及时销号 ;对已上报完成的问题要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果。借力环保督察全面查找和整治突出环境问题,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请将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于 3 个月内送交市人大常委会有关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提出书面报告。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关于2019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2020年6月29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董树良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就我市 2019 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一、2019 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2019 年,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省政府下达我市的环境保护目标。
  (一)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经初步核算,2019 年我市二氧化硫排放量 6.77 万吨,较 2015 年减少 27%(目标11%);氮氧化物排放量 5.26 万吨,较 2015 年减少 26%(目标 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 2.48 万吨, 较 2015 年减少 15.86%( 目标 14.88%);氨氮排放量为 0.23 万吨,较 2015 年减少 17.96%(目标 13.43%),完成了省下达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二)基本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目标。扣除沙尘统计,2019 年市区优良天数为 237 天 , 全省排名第 2 ;PM10 年均浓度为 90 微克 / 立方米,全省排名第 5 ;PM2.5 均浓度 55 微克 / 立方米,全省排名并列第 3。
  (三)圆满完成水污染防治目标。2019 年省政府考核我市的地表水责任断面目标共 7 个,2019 年全年平均达标率为 94.4%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 100%。
  (四)圆满完成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有所降低,我市完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分工作,超额完成安全利用目标任务,其中完成的受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面积为省下达目标的 110%。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排查出疑似污染地块 25 个,全部纳入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无不合理开发利用现象。
  二、2019 年全市环境状况
  (一)大气环境状况。2019 年三门峡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轻污染,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26,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 污染负荷占 29.9% ;次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负荷占 24.5%。市区环境空气共监测 365 天, 优、良天数 237 天(占比 64.9%),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 20 天(占比 5.5%)。污染天数 128 天,其中以细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 77 天,占比 60.2% ; 以臭氧八小时为首要污染物 36 天,占比 28.1%。市区环境空气 PM2.5、PM10 年均值分别为 55 微克 / 立方米、90 微克 / 立方米,超出二级标准限值 0.57 倍、0.29 倍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为 9 微克 / 立方米、33 微克 / 立方米,均达到二级标准限值 ;
  (二)水环境状况。2019 年全市地表水水质状况“良好”,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和石油类。17 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类别符合Ⅰ - Ⅱ类断面 8 个(占 47.1%)、Ⅲ类断面 4 个(占 23.5%)、Ⅳ类断面 3 个(占 17.6%)、Ⅴ类及劣于Ⅴ类断面各 1 个(占 5.9%)。全市 10 条主要河流中,黄河、青龙涧河、宏农涧河、枣香河、文峪河、洛河、淇河、老灌河水质符合Ⅰ - Ⅱ类, 水质状况“优”;阳平河水质符合Ⅳ类,水质状况“轻度污染”;涧河水质劣于Ⅴ类,水质状况“重度污染”。2019 年市区地下水水质良好,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Ⅰ类)”。市区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朱乙河水库”水质“优”;地下饮用水水源地“一水厂” 和“二水厂”水质均为“优”,“涧北水厂”水质“良好”,市区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备用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三门峡水库”和备用地下饮用水水源地“王官地下水井群”水质均为“优”。
  (三)土壤环境状况。全市土壤污染防治机制逐步完善,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土壤环境风险总体得到控制。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均按要求进行管控,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 100%。农用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市以乡镇为单元,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三个类别,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安全利用率和严格管控率都达到 100%。
  (四)声环境状况。2019 年市区总达标率58.3%,其中昼间达标率 65.2%,夜间 44.5%。各类噪声源所占比例中,生活噪声源影响范围最大, 占 51.7%,其他噪声源、交通噪声源、建筑施工噪声源、工业噪声源分别占 24.9%、20.9%、1.5% 和 1.0%。其中工业噪声源的平均等效声级最高, 为 55.8 分贝。与 2018 年相比,市区功能区声环境总达标率下降 9.9 个百分点 ;市区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降低 1.2 分贝 ;市区道路交通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降低 0.9 分贝,路段达标率下降 1.0 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但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改善环境质量面临巨大压力。
  三、2019 年全市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总体进展情况
  2019 年,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市工作的突出地位,持续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完善机制,坚决扛牢生态保护政治责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的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牵头,分管副市长具体负责,各级各有关部门协力配合,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各项重点工作任务。2019 年,市委常委会议先后 5 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 8 次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等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 20 余次调研督导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围绕水、气、土三大攻坚战,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方案,明确污染防治攻坚重点工作任务和各级各有关部门职责。制定《三门峡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成效考核实施办法》,落实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责任。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地方和部门 , 按程序追究责任,全年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履职不力问责 98 人次。三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专项考核和干部选拔。市县两级党校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课,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专项考核纳入全市综合考核体系,并将各单位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纳入“一票否决”事项。
  (二)多措并举,全面打好蓝天保卫战。一是“三散”污染治理扎实开展。2019 年,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 273 家,其中关闭取缔类 207 家,搬迁整合类 9 家,提标改造类 57 家。查处取缔黑加油站(点)3 家,查扣流动黑加油车 8辆,查扣油品 8.33 吨,治安拘留 14 人 ;完成“双替代”91295 户,取缔散煤销售点 6 个,排查拆改燃煤散烧设施设备 1271 个,查扣散煤 91.15 吨 ;在建工地 178 个、线性施工工地 24 个,安装监控 119 家 ;完成无组织排放治理工业企业 257 个 ;完成物料堆场整治 186 个,完成 31 个露天矿山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对绕城区 7 条国省干线公路开展机械化清扫保洁。二是四大结构调整稳步实施。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达到 60% 左右,新能源装机占全部发电装机的比重达到 19.8%。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 1298万吨以内。完成 192 万吨煤炭产能的淘汰任务,淘汰关停 1.2 万千瓦燃煤机组,全市煤炭等大宗物料公路运输呈现下降趋势,铁路运输比例上升, 并扎实开展矿山生态治理恢复,黄河南岸铝土矿共完成治理面积 2.45 万亩。三是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有序推进。深入开展工业达标排放整治,对全市 41 家具备条件的废气排放企业安装了自动监控设施,强力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完成工业炉窑治理项目 201 家 ;完成 VOCs 无组织排放治理项目 39 家 ;修订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完善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762 家涉气企业纳入工业源应急减排清单。
  (三)全面推进,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率,市区处理率 97%,各县(市、区)城区处理率 90% 以上。城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 130 家,全部配套建设粪污综合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 100%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78%。严格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完成 7 艘改造任务。码头、渡口运输船舶均配备了垃圾箱等污染物接收设施。严格落实水资源节约制度,实际用水总量 4.1462 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实际值为 19.07 立方米 / 万元,较 2015 年下降 38.4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标实际值 0.662,达到目标要求。全市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36.46 万亩,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 30%。完成 2019 年度用水计划指标核定工作。市本级下达市区非居民公共供水户 385 户,纳入取水许可用水户计划管理率达100%。积极推进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 完成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发现问题 28 个,已全部整治完毕,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现场核查。对日供水在 1000吨或供水人口在 10000 人以上的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划、立、治”工作。全市具备建站条件的监测断面已全部建设水质监测自动站。
  (四)严格管理,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分工作,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与修复任务 30606 亩,完成严格管控类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任务 8680 亩。全市排查出疑似污染地块 25 个,已查明污染地块 15 块,排除污染地块 5 块,5 块正在进行初步调查, 全部纳入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完成694 家重点行业企业及尾矿库等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核实和 491 家信息采集及阶段性成果集成工作。对市国控土壤监测网中的 12 个土壤基础点位进行了采样和制备工作。完成 35 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自行检测和周边监督性监测。完成 527 个点位土壤及农产品样品的土壤和农产品协同检测 ;排查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 256 家,对重点区域和疑似企业周边进行土壤检测,重点区域及企业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基本安全 ;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 162 个,完成重金属减排 2.92 吨,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81 个。灵宝市文峪河、枣香河含重金属底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工程通过验收,宏农涧河含重金属底泥无害化处理处置项目二期工程完成,义马市含铬污染物完成全部处置任务。
  (五)抓纲带目,稳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全面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县、区创建工作。重点推进卢氏县、义马市、陕州区生态创建工作, 目前,卢氏县已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启动了国家级生态县规划编制工作。义马市完成了生态县(市)省级生态创建规划编制,陕州区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一年开好局、三年上台阶、五年争一流”的方针,初步构建起“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创建机制。同时,持续开展绿盾行动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工作。根据生态环境部下发的 3 个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清单,对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卢氏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疑似问题进行核查处理,完成 70 个点位的验收销号工作。
  四、存在问题
  (一)部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推进缓慢 : 一是考核越来越严,完成任务难度越来越大,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已经到了瓶颈期,完成任务压力非常大。二是洁净型煤体系设置不够科学,缺乏相关执法依据,农业生产用燃煤散烧设施设备改替困难,由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改造替换资金缺口大、扶持技术不成熟等因素,造成农业生产用燃煤散烧设施设备改替困难。三是扬尘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部分工地黄土裸露、苫盖网破损严重、无冲洗装置或有装置闲置不用、场地硬化不到位出入车辆带土带泥上路等扬尘问题依旧存在。四是站点周边污染问题重,管控力度不足, 周边存在大面积裸土未苫盖、建筑垃圾随处丢弃、车辆经过扬尘弥漫、餐饮油烟等污染问题。五是车辆、油品问题突出,310 国道、209 国道、G30 连霍高速穿城而过,过境车辆多,扬尘、尾气等污染较重。六是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整体进度较慢,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工作存在检测数量不足、超标排放车辆检出率较低、超标排放车辆处罚不到位等问题 ;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稀薄燃烧技术燃气车辆淘汰更新等工作滞后。七是部分工业治理任务进度未达到时序进度要求。
  (二)水污染防治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河流考核断面达标难度增加。灵宝市宏农涧河考核断面水质由Ⅳ类提升为Ⅲ类,稳定达标难度增大 ;黄河三门峡水库水质受上游、对岸来水和我市排水的共同影响,水质达标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陕州区涧河东七里断面经常超标 ; 二是个别污水处理厂存在超负荷运营不能稳定达标 ;三是部分重点工程项目推进难度大。义马市石河涧河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因 ppp 合作方资金不足进度缓慢 ;2018 年度重点项目工程卢氏县 7 个乡镇农村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无实质性进展。
  (三)土壤环境攻坚任重道远 :一是全市受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任务重。受污染农用地安全 利用面积位居全省前列,主要集中在灵宝市,缺 乏政策及资金支持,难以推进,且事关农产品安 全和广大群众身心健康,极易引发舆情。二是资 金缺口较大。受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疑似污染 地块初步调查,污染地块详细调查、风险评估, 地下水污染调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污水 处理设施建设,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等均需要 大量资金支持,仅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一项缺 口资金 660 万元,至今未协调到位。三是土壤风险防控难度大。我市化工、采选、冶炼企业多, 土壤污染风险突出。已确定的污染地块 15 块, 占全省的三分之一,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任务重。“红渣”处置缓慢,多次督导仍未完成。
  五、2020 年工作安排
  2020 年生态环境工作主要目标指标 :根据《河南省 2020 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办法》,三门峡市 2020 年 PM2.5 同比改善率考核目标值为下降 3.5%(53 微克 / 立方米以下)、PM10 同比改善率考核目标值为持续改善(小于90 微克 / 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考核目标值为71.2%(261 天 )。全市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总体达到 70% 以上,力争消灭劣Ⅴ 类水质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卢氏县水源地安全保障区水质优于Ⅲ类 ;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 ;市区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 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土壤环境风险总体得到管控 , 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力争达到 100%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力争达到 100% ;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一)大气攻坚重点任务。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 1227 万吨以内,完成双替代 8 万户 ;关停燃煤机组 2 台 1.2 万千瓦 ;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1 万平方米 ;制定 1 个特色产业集群综合整治方案 ;完成 1 家企业搬迁改造、关闭退出任务,完成产业集群综合整治 ;推进新增的 11 个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 ;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 25万千瓦 ;推进 67.48 公里铁路建设 ;完成 36 家锅炉、工业炉窑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协同控制臭氧污染的前提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削减因臭氧而损失的优良天数 ;建成卢氏县 16 个乡镇综合服务平台乡镇级物流节点项目 ;新建800 个充电桩 ;推进以 16 个乡镇(街道)为重点的百里绿色长廊建设 ;完善连霍高速、三淅高速、郑西高铁 3 条重点生态廊道建设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89% 以上 ;卢氏县率先创建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县 ;制定烤烟房“电代煤”三年行计划 ; 全面提升扬尘污染治理水平 ;强化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完善处罚机制 ;做好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
  (二)水攻坚重点任务。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确保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黄河流域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 V 类水质,优良水体(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达到 66.7% 以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市区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 97% 以上和 93% 以上 ;基本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 ;开展“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 ;确保灵宝市宏农涧河坡头桥断面达到Ⅲ类水质 ;巩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成效, 加快河湖综合治理与水生态修复。
  (三)土壤攻坚重点任务。实施 48903 亩安全利用类耕地和 8679 亩严格管控类耕地技术措施全覆盖 , 全面完成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 ;对 66 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开展取样调查, 逐步查清重点行业企业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全市土壤污染状况及环境风险底数 ;防控涉镉等重金属企业对周边耕地造成污染,持续开展排查整治,完成已确定的涉镉等重点重金属企业整治任务 ;在灵宝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的区域,执行重点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完成灵宝市阳平河、弘农涧河二期底泥重金属(含氰化物)综合整治 ;完成重点监管尾矿库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 ;开展停用和已封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所排查整治 ;推进全省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围绕渑池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陕州区静脉产业园建设,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等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废废物环境影响减到最低 ;开展黄河流域危险废物排查整治,实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提高 10% 以上 ;完成 75 个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市全部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庄和 30% 以上行政村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或介入管网,30% 以上农户生活污水得到收集处理。
  (四)推进环保督察整改。持续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2018 年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2019 年省委“三散”污染治理专项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以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 着力解决全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多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环境立法、严格法律监督, 用法治力量推动全市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深入开展。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施策、标本兼治的方向、决心和定力不动摇,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提质、生态功能提升、国土绿化提速、环境治理提效“四大行动”,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获得感、蓝天白云幸福感,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生态环境保护新篇章。
 
关于我市2019年度全市环境状况 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0年6月29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 2020 年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对我市 2019 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调研。6 月 2 日调研组到陕州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湖滨区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寨根刚玉园区天通刚玉公司、三门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快速通道大营段道路两侧散乱污整治现场、大王镇和史家滩沿黄生态带生态长廊建设现场、野猪洼矿区和山后村了解企业污染防治措施、固体废物处置情况,查看沿黄生态带生态长廊建设、快速通道两侧散乱污整治、野猪洼矿区生态修复、山后村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等。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一、2019 年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
  2019 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着力改善大气、土壤、水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我市环境状况稳中向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全市环境状况有了更进一步的改善。
  (一)大气环境不断改善。围绕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加快推进清洁供暖,取缔“小散乱污”企业、燃煤散烧治理的进度 ;加大扬尘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在线监控的力度 ;完善基层网格化建设。2019 年三门峡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轻污染,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5.26,市区环境空气共监测 365 天,优、良天数 237 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 20 天,全省排名第 2 ;PM10 年均浓度为 90 微克 / 立方米,全省排名并列第 4 ; PM2.5 均浓度 55.4 微克 / 立方米,全省排名并列第 3。
  (二)水环境不断提升。把“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水环境质量”作为我市水资源管理的重点, 促进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2019 年全市地表水水质状况“良好”,17 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类别符合Ⅰ - Ⅱ类断面 8 个、Ⅲ 类断面 4 个、Ⅳ类断面 3 个、Ⅴ类及劣于Ⅴ类断面各 1 个。全市 10 条主要河流中黄河、青龙涧河、宏农涧河、枣香河、文峪河、洛河、淇河、老灌河水质符合Ⅰ - Ⅱ类,水质状况“优”;阳平河水质符合Ⅳ类,水质状况“轻度污染”;涧河水质劣于Ⅴ类,水质状况“重度污染”。2019 年市区地下水水质良好,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市区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朱乙河水库” 水质“优”;地下饮用水水源地“一水厂”和“二水厂”水质均为“优”,“涧北水厂”水质“良好”,市区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备用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三门峡水库”和备用地下饮用水水源地“王官地下水井群”水质均为“优”。2019 年省政府考核我市的地表水责任断面目标共 7 个,全年平均达标率为 94.4%,其中 4 个断面水质达标率 100%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 100% ;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均居全省前列,被省生态环境厅评为 2019 年度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先进单位。
  (三)土壤环境不断改良。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有所降低,我市完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分工作,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与修复任务 30606 亩,严格管控类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任务 8680 亩,超额完成安全利用目标任务,其中完成的受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面积为省下达目标的 110%。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100%,排查出疑似污染地块 25 个,全部纳入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无不合理开发利用现象。
  (四)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全面完成。2019 年,省政府下达我市的 4 种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为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控制排放量分别不超过69015.05 吨和 54643.08 吨 ;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控制排放量分别不超过 25108.99 吨和 2510.62 吨。截至 2019 年底,我市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 67652.28 吨、52602.47 吨, 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为 24820 吨和 2346 吨,全面完成了省下达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在完成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一是扬尘控制效果不理想。扬尘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筑施工工地、道路、敞开的料堆和裸露地面等等都是扬尘的主要来源。部分工地黄土裸露、苫盖网破损严重、无冲洗装置或有装置闲置不用、场地硬化不到位出入车辆带土带泥上路等扬尘问题依旧存在。二是农业生产用燃煤散烧设施设备改替困难,由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改造替换资金缺口大、扶持技术不成熟等因素,造成农业生产用燃煤散烧设施设备改替困难。三是部分企业污染治理的主体意识不强,对污染防治的投入不足,无法保证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甚至个别企业存在等待观望情绪,仍存侥幸心理, 未按照要求开展治理。
  (二)水污染防治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黄河三门峡水库水质受上游、对岸来水和我市排水的共同影响,水质达标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陕州区涧河东七里断面经常超标。二是生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污水管网不健全, 截污不彻底,污水收集率不高。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更是欠缺,生活污水直排现象严重 ;三是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畜禽养殖污染缺乏有效治理措施,畜禽污染问题依然是农村环境治理的突出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仍然不足。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破坏了农村、农业的生态环境平衡。
  (三)土壤风险防控难度大。我市化工、采选、冶炼企业多,土壤污染风险突出。已确定的污染地块 15 块,占全省的三分之一,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任务重。“红渣”处置缓慢,多次督导仍未完成。
  (四)生态环保大格局尚未完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联动执法、综合执法、从严执法的力度有待加强 ;环境管理属地化职责有待进一步落实,基层环保队伍力量薄弱,街镇环保人员配备不足,一线监管人员数量、监测执法能力不能满足环境监管需要。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氛围营造,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也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 必须赢得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参与。要强化“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环保就是抓民生”意识,共同把环境保护这项好事实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要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者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 对严重污染环境行为进行曝光和惩处,对环境保护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和奖励,宣扬环境保护正能量 ;切实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多措并举,努力形成人人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二)注重标本兼治,进一步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底线思维,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固废污染防治工作,坚决彻底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散乱污”企业,提升污染源头防控水平。推动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加强建设工程扬尘等面源污染防控治理,提升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平,进一步夯实大气环境质量本质提升的基础,打赢蓝天保卫战。二是全力推进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精准实施污水分治。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深入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建立土壤污染普查数据库,充分吸取水、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尽快开展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四是进一步提升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有效减轻水、土壤污染防治压力。
  (三)强化环境法治意识,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强化环境法治建设,完善环保长效机制。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的轨道,在完善环保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既打好攻坚战也打好持久战。一是强化和落实各级政府领导责任,明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环境监管执法中的责任,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二是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实行严于国家的地方性环保标准,确保环保法律法规执行到位。三是加强环保联合执法。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环保与综合行政执法的联动机制、与司法查案办案协作机制, 形成打击环保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
 
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李杰辞去三门峡市
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的决
(2020年6月29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十七条和《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三门峡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定 :接受李杰辞去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并报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
  由于本人工作变动,我请求辞去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请予审议。
 
                                         辞呈人 :李杰2020 年 5 月 17 日
 
 
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任免人员名单
(2020年6月29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决定免去 :
  李杰的三门峡市公安局局长职务。
决定任命 :
  李红念为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三门峡市公安局局长。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关于提请李杰等二位同志职务任免的议案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四十四条和《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之规定, 现提请 :免去李杰的三门峡市公安局局长职务 ;任命李红念为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三门峡市公安局局长。
  请予审议。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市长 安伟2020 年 6 月 15 日
 
任前表态发言
李红念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天,非常荣幸的站在这里,接受人大常委会对我拟任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长职务的审议。这里面饱含着全市人民的深切期望和重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三门峡人文历史厚重、区位优势明显,能够有机会投身三门峡的建设与发展,我感到由衷自豪。如果会议通过了对我的任命,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以最佳的工作状态,忠诚履职,扎实工作,竭尽所能,决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重托, 不辜负市人大的信任,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和厚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坚决做到 :
  一、政治过硬,加强党性修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讲党性、顾大局、守规矩,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法律、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
  二、高标定位,强化使命担当
  我将紧紧围绕我市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局,主动适应新时代治安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忠实履行保一方平安的职责,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我将紧盯“发案下降、两抢零发、盗案全破、市无贼”目标,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努力把三门峡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平安高地 ;我将严格遵循“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办事不多事、服务不添乱”原则,主动担当作为, 当好助手参谋,全力做好分管工作。
  三、求真务实,坚持依法行政
  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履行职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和决定,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理能力,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真正让党委、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四、淡泊名利,坚守廉洁底线
  坚定不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永葆清廉本色。
  以上发言,请王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全体委员,也请各位代表和全市人民予以监督。如果会议未能通过我的任职提请,我将认真查找不足,继续加强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锻炼,一如既往努力工作,进一步在实践中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三门峡绚丽篇章贡献全部力量!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出、缺席人员名单
 
出席人员 李安顺 李怀国 李述勇 李雪红
任 :王建勋 杨国谦
副主任 :宋万轩 张朝红 吕均平 许胜高 张秀丽 张欣照 张根星 陈天栋
韩迎春 武跃峰 胡家群 侯乐见
秘书长 :任晓云
员 :王云波
史艳婷
侯建光
缺席人员 常万勇 常天朝
白拴鱼 朱振华 刘正午 员 :崔飞飞 段建民 梁洪有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列席人员名单
 
范付中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梁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康健民 市检察院检察长
金校卫 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委副主任吴自立 陕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万泉 湖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 卢氏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黑素妮 灵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武岳 渑池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许万群 义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长青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王效东 市国资委主任
董树良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骆雪峰 市林业局局长
 
人大代表 :崔 娣、王 婷、白 刚、王根锁、唐娟霞、冯淑云、刘聚才、韩建鹏、常品茹、郭菊芬、张明云、张迪英
作者:三门峡人大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