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大概况 >常委会公报
三门峡市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第1号公报
发布日期:2020-01-31 信息来源:三门峡人大网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八次会议 (1)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我市城区公厕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审议意见 (1)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区公厕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刘万增(2)
关于城区公厕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5)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解决城市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 (7)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城市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工作报告 聂红超(8) 
关于解决城市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问题的调研报告……………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11)
三门峡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审议意见 (13)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宋东(15)
关于三门峡市2018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24)
市人民政府对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26)
市人民政府对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蔬菜市场建设与管理进展情况
的专项工作报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28)
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 (29)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出、缺席人员名单… (33)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列席人员名单 (33)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九次会议 (34)
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 控和复工复产的决定 (34)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出席人员名单… (37)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八次会议
 
       12 月 25 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八次会议。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勋主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万轩、肖群兰、张建峰、张朝红、吕均平、韩迎春和秘书长任晓云出席会议。
       与会人员首先学习了《三门峡市地方立法办法》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的相关内容。会议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区公厕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城市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问题的专项工作报告 ;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对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 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对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蔬菜市场建设与管理进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审议表决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2020 年工作要点。与会人员进行了分组审议, 对相关报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会议还通过了人事任免事项。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继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梁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康健民、市监察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以及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和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副县级以上干部等列席会议。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 关于对我市城区公厕规划建设管理情况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
 
市人民政府:
       2019 年 12 月 25 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城区公厕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会议认为,高度重视公厕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是必要的,厕所虽小,却关乎民生直接需求,关乎城市形象,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近年来, 市政府把公厕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增建了大量城区公厕,不断提高公厕的管理水平,方便了市民生活,提高了城市品位,群众反映良好,会议对此表示肯定。
       会议指出,虽然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公厕的建设和日常管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文明城市创建的要求和满足市民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个别公厕存在选址不科学、类型不合理、管理不完全到位、标识不明显等问题。
会议就做好今后城市公厕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
       (一)规划先行,科学布局。要将城区公厕建设布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当中,结合城区实际,严格按照《三门峡市市容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5-2030)进行公厕布局建设。对新建城区以及旧城改造区域要严把规划建设关,根据用地性质和人口密度,科学布点,把项目开发与公厕建设同步推进。要区别不同情况,根据需要在公共活动场所、游园、街道、居民区等缺少公厕的地方规划增建固定公厕或移动公厕,满足群众如厕需要。市区新建公厕要科学设置厕内男、女比例, 注重设置第三卫生间,增加无障碍设施,使公厕设置更加人性化。
       (二)持续加大公厕建设与管理投入。要把市区公厕建设与管理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大投入,根据需要尽快建设,尽早投入使用,保障城市发展需要和市民生活需求。
       (三)加强公厕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力度。一是全市公厕应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统一管理,严格落实相关制度,规范公厕全天候免费开放、标志标示、管理标准等方面内容,提高公厕管理水平。二是要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公厕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公厕档案,督促公厕管理人员加强公厕的卫生保洁和日常维护,确保环境卫生整洁,水、电等设备设施完好。要建立公厕督查机制, 经常巡视检查,使城市公厕管理真正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公厕管理单位和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心,确保公厕管理质量和设施完善清洁。
       (四)加强沿街单位对外开放公厕的管理。开放沿街单位厕所,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化公共服务,缓解我市建成区公厕数量偏少、布局不合理问题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市已有 216 座沿街单位公厕对外开放,要对这一部分公厕制定出详细的使用和管理规范,悬挂清晰的指示标识, 方便群众如厕。请将《审议意见》的研究办理情况于 3 个月内呈送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提出书面报告。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关于城区公厕建设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2019年12月25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市城管局局长 刘万增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城区公厕建设管理相关情况,请予审议。
       公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开展“厕所革命”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惠民举措,搞好公厕建设管理,对于方便群众生活, 完善城市功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切实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2017 年以来, 市政府把公厕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惠及群众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来抓,把公厕建设列入市民生实事和“七大难”问题,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创新思路,多措并举,较好地推进了公厕建设管理各项工作落实。近三年来,陕州区、商务中心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及市城管局等部门新建道路公厕 144 座,改造公厕 98 座,维修破损公厕 40 座, 每座公厕都实现了专人全天候保洁,公厕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基本解决了“如厕难”问题。
       一、公厕建设基本情况
     (一)2017 年至 2019 年公厕建设情况
       2017 年以来,为满足广大市民群众的入厕需求,尽快解决“如厕难”问题,市政府采取“新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沿街单位开放一批”的措施,结合现有资源,优化城区公厕布局,大力开展“厕所革命”,市财政先后投入 1200 余万元,新建设道路公厕 39 座,改造道路公厕 25 座,修缮破损道路公厕 36 座 ;虢国公园、涧河公园、湿地公园等部门新建游园公厕 20 座,改造游园公厕 2 座,维修游园公厕 4 座 ;湖滨区完成旱厕改造 71 座 ;商务中心区新建道路公厕 20 座 ;陕州区新建道路公厕 44 座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建道路公厕 21 座。根据三门峡市文明城市创建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指挥部《关于印发三门峡市城市管理秩序攻坚小组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三文创〔2017〕4 号)文件要求,自 2018 年 10 月 1 日起,市区主次干道沿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厕所全部免费对外开放,目前已有 216 座单位内部公厕免费向公众开放。
       (二)加强公厕日常管理,提升公厕服务质量
       1.公厕 24 小时免费开放。城区公厕实行每天 24 小时对外开放,每座公厕配备 1 到 2 名管理员,对公厕进行消毒杀虫与保洁维护,定期检查公厕设施,对损坏的设施及时报修、维修,保证设施完好,方便群众需要。
       2.实施公厕夜间亮化。为满足市民群众夜间如厕需要,市政府投资 19 万元,购置公厕太阳能指示牌,使用发光字和 LED 灯带,对公厕进行亮化,使公厕更加醒目。
       3.提升公厕建设档次。对公厕增加投资额, 提升建设档次,固定公厕建设资金从每座 50 万元增加到 100 万元,增加了内外装饰工程 ;移动公厕建设资金从每座 15 万元增加到 20 万元,注重了公厕与周边景观和谐一致。
       4.增加公厕无障碍设施。科学调整厕内男、女蹲位比例,增加女性蹲位,设置第三卫生间。对湖滨广场、分陕路等 5 座移动公厕进行改造, 增加了无障碍设施,使公厕更加人性化。
       5.实施公厕精细化管理。将公厕管理工作推向市场,用市场机制提升公厕管理水平。经过近两年多的争取和努力,三门峡市城乡环卫一体化PPP 项目于 2019 年 1 月 1 日落地实施,引进国内一流环卫企业北京环卫集团,对包括公厕在内的环卫清扫保洁工作进行市场化运营,对公厕实施更加专业化、标准化管理,建立中心主任、管理员、保洁员三级管理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实施网格化管理,公厕环境卫生基本做到“五洁净一清晰”,即地面洁净,墙面门窗洁净,各类设施设备洁净, 便池挡板和门洁净,周边环境洁净,厕所外的标识牌清晰可见,极大地提升了公厕管理水平。
        二、公厕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公厕建设选址难。在公厕建设中,选址难一直是公厕建设中的最大问题。《三门峡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15-2030)》2017年 4 月已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实施,但规划落地难, 公厕建设用地保障难。同时,在老城区和繁华地域,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公厕建设用地不断受到挤压,有的公厕虽然有规划,但由于监管措施不到位,有的开发商擅自改变公厕规划用途,在公厕用地旁先建住宅后建公厕,致使周边居民群众反对导致公厕无法正常建设,目前在城市建成区主干道及商业区很难找到合适位置再新建公厕。
       (二)公厕建设类型不合理。从城市建设发展上看,应该是固定公厕数量大于移动公厕数量,而我市老城区由于现在实在没有地方新建固定公厕,为尽快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只好采取多建移动公厕,解决公厕数量不足问题。但当前, 在城中村改造、铁路桥等城市开发待建区域、商务中心区建设中,公厕建设仍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没有被列入强制建设任务优先建设,从长远来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
       (三)公厕建设审批手续繁多、周期过长。在公厕建设前期各项审批手续办理中,有的审批时间过长,有的在招标后流标,需要进行二次招标,相关建设前期审批手续繁多,没有开辟公厕建设审批绿色通道,一定程度影响了建设进度。如在 2018 年公厕建设中,从 1 月份选址,到 10
月中旬完成招标,整整用了 10 个半月的时间才履行完全部建设手续。
       (四)游园公厕维护管理经费保障不足。目前,市区各公园、景区新建公厕均为星级公厕, 老旧公厕也按照星级公厕标准进行了提升改造, 按照公厕管理标准,星级公厕应有专项维护管理经费,由专人进行管理。市区目前除移交给北环集团管理的道路游园公厕外,各公园、景区内的公厕专项维护管理经费仍然占用公园日常绿化维护管养经费,没有公厕专项维护管理经费,星级公厕服务质量提升难。
       三、今后加强公厕建设管理工作思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目标,不断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升公厕建设管理工作水平,努力实现公厕建设与管理的新突破。
       (一)落实环卫设施规划,解决公厕选址难问题。对开发未建区域严把规划建设关,根据用地性质和人口密度,科学布点、预留公厕用地。对已规划在建区域,强调规划执行力。在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新建项目中,按照规划优先配建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借鉴驻马店市、漯河市先进经验,在公共绿地、游园内规划新建道路固定公厕,满足群众入厕需要,避免公厕选址难问题。
 
       (二)开辟公厕建设审批绿色通道。将公厕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精简办事材料,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间 , 开辟“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公厕建设审批“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实行公厕管理重心下移。 转变工作思路,统筹谋划公厕建设管理,落实文明城市创建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攻坚行动领导小组要求,实施公厕属地管理。对新建公厕采取属地建设,移交管理的方式进行建设管理 ;今后市区公厕,将探索全部移交区进行建设维护管理,并逐步探索市区所有公厕,包括新建配套公厕,由所在街道办事处全部推向市场,通过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企业实行市场化、专业化管理,对市民免费开放服务。
       (四)整合社会资源,拓宽公厕建设渠道。借鉴外地市先进经验,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企业建设公厕或免费开放内部公厕,由政府合理补贴管理运行费用,不断提高市区公厕数量。同时,借鉴青岛、深圳等地先进经验,创新合作模式,引入市场机制,探索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公厕建设,适当推进“以商管厕、以商养厕” 机制,实施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公厕运营管理。
       (五)提升公厕档次,高标准设计和建设公厕。严格按照《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 2012)建设公厕,做到居住用地每平方公里设置3-5 座公厕 ;公共设施用地每平方公里设置 4-11座 ;工业、仓储用地每平方公里设置 1-2 座。新建公厕以二类标准为主,可结合垃圾转运站设置。同时用先进设施装备公厕,惠及大众 ;把文化艺术融入公厕,让公厕成为文化,传播文明、崇尚健康。学习临汾经验,把公厕建在显要位置,让公厕成为城市景观,改变公厕因陋就简的形象。扩大公厕保洁范围,延伸至厕所周边 20 米范围, 确保周边环境整洁无杂物。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厕所问题无小事,高质量的公厕是城市文明的标尺, 是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我们将以此次人大审议为契机,根据审议意见,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公厕建设力度,努力补齐公厕建设短板,实现公厕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卫生整洁、
服务到位,努力打造更加环保、生态、舒适的现代化公厕,以公厕的新发展促进城市管理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于城区公厕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9年12月25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 2019 年工作要点的安排,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于 12 月 10 日对城区公共厕所规划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等方式,详细了解我市在公共厕所规划布局、建设改造、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工作,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为切实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市、区两级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公共厕所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市政府树立“关键小事、民生大事”的理念,把公厕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来抓, 将公厕建设项目列入近几年的市重点民生实事, 纳入文明城市创建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厕所革命”,多措并举补齐民生短板,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改善城市环境面貌。
       (一)加快公厕建设速度。2017 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厕所革命”,公厕建设步伐加快。截止目前,陕州区、商务中心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及市城管局环卫、园林部门等完成新建公厕 144 座,改造公厕 98 座,维修破损公厕 40 座。
2018 年 10 月 1 日起,市区沿街单位内部厕所实行免费对外开放,目前,市区崤山路、黄河路、上阳路等 18 条主干道沿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 216 座公厕对外开放。基本解决了城区居民“如厕难” 问题。
       (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制定完善了《公厕卫生质量和检查考核标准》《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公厕保洁员职责》《管理人员分片包厕制度》等,对公厕开放时间、卫生质量标准、检查扣分和奖惩等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措施,纳入了环卫处日常考核。
       (三)公厕形象不断改善。一是对公厕增加了投资额和建设档次,固定公厕从 50 万元 / 座增加到 100 万元 / 座,增加了内外装饰工程,移动公厕从 15 万元 / 座增加到 20 万元 / 座,每座公厕外观和颜色与外环境和谐。二实施公厕亮化工程,采用太阳能指示牌,使用发光字和 LED 灯带, 使公厕更加醒目。三是调整厕内男、女蹲位比例, 增加女性蹲位,设置母婴室和第三卫生间,使公厕更人性化。四是所有道路公厕做到全天 24 小时免费开放,使公厕更加“方便”。
       (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市区环境卫生工作实行 PPP 模式,引进北环公司以首都标准打造每一座公厕的卫生质量。要求保洁人员仔细擦洗厕内每一处部位,做到无污渍、无积灰、无积水,内外墙壁、隔断、门窗无蛛网,厕内无异味,厕外 20 米洁净,为市民提供卫生、舒适的如厕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厕建设选址困难。在公厕建设中, 选址难一直是公厕建设中的最大问题。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市民一方面要满足如厕需求,一方面又阻挠在自己的单位或居住小区附近建设,有的公厕在按照规划要求选址后,仍然被阻挠建设, 目前在城市建成区主次干道及商业区很难找到合适位置新建公厕。
       (二)公厕建设资金缺口大。城区大量的公厕是八、九十年代建设的,设施陈旧,急需进行升级改造,如按规划标准建造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现有投入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湖滨区旱厕改造任务重,资金缺口大,涉及破产企业较多,后期管理维护经费保障不足,第一批旱厕改造后没有明确责任单位,水电开口、立户、日常管理维护等后续管理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三)公厕建设落地难。根据《三门峡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15-2030),应将公厕规划建设纳入城市黄线管理。新建区和旧城成片改造,必须按照规划要求设置公共厕所,将公共厕所配置规模和标准等要求作为土地出让的规划条件之一与其他工程项目配套强制建设,由项目实施单位负责,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并严格按照土地出让合同进行建设和使用, 严禁随意变更或挪作他用。但市区部分公厕位置尽管有规划,但是由于监管措施不到位和公厕等公共设施占地、使用没有确权,加之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一些开发商擅自改变公厕规划用途,或住宅建成后才开始建设公厕,导致周边居民反对,无法正常建设,致使公厕建设落地难。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公厕建设与管理投入。要把市区建成区公厕建设与管理作为一项民生实事工程, 建立健全公厕建设和日常管理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大投入,确保公厕正常免费开放,部分公厕要适度延长夜间开放时间,不断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和市民需求。
       (二)新建城区要规划先行,公厕科学布局。要将城区公厕建设布局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当中,结合城区实际,严格按照《三门峡市市容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5-2030) 进行公厕布局建设。对新开发区域要严把规划建设关,根据用地性质和人口密度,科学布点,把项目开发与公厕建设同步进行。
       (三)加强公厕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力度。一是全市公厕应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公厕免费开放、标志标示、管理标准等方面内容, 严格落实相关制度,形成奖惩机制,提高公厕管理水平。二是要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公厕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公厕档案,督促公厕管理人员加强公厕的卫生保洁和日常维护,确保环境卫生整洁,水、电等设备设施完好。要建立公厕督查机制,经常巡视检查,使城市公厕管理真正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四)加强沿街单位对外开放公厕的管理。开放沿街单位厕所,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化公共服务,缓解我市建成区公厕数量偏少、布局不合理问题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市已有 216 座沿街单位公厕对外开放,要对这一部分公厕制定出详细的使用和管理规范,悬挂清晰的指示标识, 方便群众如厕。
       (五)出台政策,引入市场。借助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鼓励和引导城市公厕的多渠道供给。一是商业设施建设要与公厕建设相配套 ;二是继续加大沿街单位公厕对外开放的工作力度 , 让更多的沿街单位公厕对外免费开放 ;三是由政府划拨土地,引导多元化主体广泛参与公厕营建,既降低政府公共建设管理的投入成本,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实现共赢。
 
 
三门峡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
对市人民政府解决城市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 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
 
市人民政府: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人民政府解决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工作报告,会议审议表决通过了这个报告。
       会议充分肯定了市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解决主城区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问题所取得的成绩。近年来,市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针对“入学难、大班额”问题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加大中小学建设力度, 新建扩建了一批学校,扩大了城区中小学校容量, 大幅增加了城区中小学学位,基本解决了“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同时,不断强化制度保障,深化教育改革,严格教育管理,提升教育品质,推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化解了“入学难、大班额”问题, 全市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会议指出了解决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 工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
       (一)局部学位不足。商务中心区现有公办小学 2 所,设计规模 24 班,总学位 2160 个。随着商务中心区居民入住人数逐年增加,两所学校学位不能满足入学需求。目前,商务中心区无公办初中,学生上学需要到市外中、市二中和实验中学 3 所学校,学生上学距离较远,安全隐患大。目前,开发区无初中,学生上学也需要到市外中和市二中,导致市外中、市二中入学压力较大。
       (二)择校观念强烈。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生育政策调整以及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部分家长仍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往优校就读。造成优校优班生源过多,学位紧张,加剧了“择校热”“大班额”问题,给学校招生造成压力。
 
       (三)教师配备不足。随着滨河小学、德馨苑小学等新建中小学的陆续投入使用,受师生比的限制,教师编制总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师需求缺口较大 ;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如 :阳光小学等少数学校因育龄教师生育“两孩”休假人数较多, 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只能聘请代课教师, 而代课教师待遇缺乏保障,流动性大,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还导致家长投诉多,社会矛盾大。
       (四)建设问题突出。关于开发区甘棠学校建设用地问题,甘棠学校被市政府列入 2019 年民生重点工程,调研中了解到,因手续不全,地皮没有及时划拨到位,造成未建工程 ;湖滨区德馨苑小学正在施工建设中,仍然存在施工许可证未办理、资金缺口、道路及管网无法连通至城市管网等问题 ;市崤函小学校园南侧(原铝厂锅炉房)属危房,被供热站作为临时热交换站使用, 在规划中是崤函小学唯一的消防通道被占用,一旦出现险情,将会带来重大风险和隐患,后果不堪设想,加之学校本身教育用地不足等原因,应将该地块收回学校使用。
       会议对进一步解决好“入学难、大班额”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
       (一)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建议市政府在编制年初预算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力度,优先保障教育支出,保证在建学校资金需求。不断提高教育投入在市本级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根据教育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确保教育法定三增长达标。规范教育收费管理,加强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监测,严禁截留、平调、挤占和挪用,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有关规定,小学、初中入学都有距离要求,随着商务中心区的发展和人口入住逐年增加,应在商务中心区新建一所公办初中,增(扩)建小学容量。严格落实《三门峡市城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7- 2030)》,为义务教育用地划定强制控制线,完成现有已规划中小学建设任务,进一步增加学位数量,满足学位需求,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根据人口容量和流动人口数量,科学预测学生人数,做好新建学校规划等工作,适度超前配置教育资源, 从源头预防学校办学条件资源不足问题。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主体地位,统筹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支持民办学校提供普惠性教育服务,做到优势互补,推动良好健康教育生态的发展。
       (三)采取措施,优化队伍。要突出问题导向,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推进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加强对教师培训力度, 适时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学校的吸引力,保证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师资流动、补充及转岗机制 , 提高教师待遇,缓解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和男女比例严重失衡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四)统筹资源,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 采取强校带弱校、捆绑发展、一体化发展等形式, 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校际联合与合作, 缩小区域内教育的差距,保证优者更优,劣者变优,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五)建议尽快落实市政府三政阅〔2004〕39 号会议纪要精神,崤函小学院内的锅炉房在2020 年 6 月底之前要拆除,消除消防隐患,收归崤函小学管理使用。关于甘棠学校建设用地等问题、德馨苑小学建设中手续办理等问题,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协调解决。
       请将《审议意见》的研究办理情况于 3 个月内呈送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提出书面报告。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解决城市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工作报告
——2019年12月25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市教育局局长 聂红超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三门峡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本次常委会报告我市解决城市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市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热点难点,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着力破解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问题(班额 55
人以上为“大班额”,班额 65 人以上为“超大班额”),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解决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 全市 6 个县(市、区)均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率从 2017 年的 17.06% 降至 3.39%, 全面消除了超大班额。
就湖滨主城区来说,2017 年,湖滨主城区大班额率为 52.47%,超大班额率为 2.21%。从 2018 年起,湖滨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全面消除了“大班额”,实现了起始年级标准班招生。截至目前,湖滨主城区,大班额率降至 9.60%,全面消除了“超大班额”。三年来,大班额率下降了
42.87 个百分点,超大班额率下降了 2.21 个百分点, 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强化顶层设计。市政府坚持聚焦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 以需求为导向,以规划为引领,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制度保障。相继印发了《关于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意见》、《三门峡市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专项规划 (2016—2020 年 ) 的通知》和《关于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实施意见》,自然资源规划局编制了《三门峡市湖滨主城区教育布局专项规划(2017-2030 年)》,市教育局制定了《解决市区“入学难”问题实施方案》和《三门峡市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2018-2020 年)》,为扩充基础教育资源、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加大投入,扩充教育资源。全市完成了 105 所“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学校、94 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和 78 所小规模学校建设任务,新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学位近 34000 个(标准学位即小学每班 45 人,初中每班 50 人)。其中 :2017—2019 年, 湖滨主城区共规划新建、改扩
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 14 所,其中 :新建 8 所、改扩建 6 所,全部建成后可新增标准学位 18340个。截至目前,已交付使用项目学校 8 所(新建项目学校 5 所 :清华园学校、滨河小学、东方剑桥初中、东方剑桥小学和东方剑桥幼儿园 ;改扩建项目学校 3 所 :市外小、市一小和三实小搬迁中专),投入资金 6.3 亿元,新增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学位 9490 个。6 所项目学校正在积极实施(新建项目学校 3 所 :德鑫苑小学、第三实验幼儿园和甘棠学校 ;改扩建项目学校 3 所 :东风小学、原三实小改扩建幼儿园和原市技校改扩建小学),建成后将新增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学位 8850 个。
       (三)深化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市政府坚持聚焦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着力激发办学活力。一是引进江苏教育集团、东方剑桥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了群众教育多样化需求。二是成立外国语中学教育集团和阳光小学教育集团,实施集团化办学,树立了以强带弱,优质均衡发展的样板,取得了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的治理经验。三是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灵宝市组建 14 个城乡中小学教育共同体推动城乡教育深度交流,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湖滨区将 14 所小学结成 7 对盟校,打破了行政区域、条块隶属关系的界限, 缩小了校际间差距 , 有效提升了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综合施策,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强化规范管理。全面实施校长、教师、班主任、机关干部素质提升等四项工程,持续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管理法治化、德育工作实效化、课堂教学高效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师研修校本化、体艺培养特色化、文化建设品牌化、安全稳定常态化、组织保障立体化等“十化”工作。树立“大课程观”理念,扎实推进“阳光体育大课间”“足球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实施、校园文化提升和特色学校建设。二是协作教研,提升教育质量。2018 年初, 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三门峡市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按照“构建教研协作区、打造优势学科群、培育学科带头人”的教学教研思路,脚踏实地抓教学,鼓足干劲提质量。两年来, 乡镇内片区教研、县域内共同体教研、县域间东中西部协作区教研应时而起,三级联动协作教研体系逐步形成。与此同时,市教育局考核认定了40 个市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创建了 2 个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激发了教研活力,提高了教研能力,促进了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共认定市级名师169 人,
市级骨干教师 2357 人,省级名师 144 人,省级骨干教师 927 人。2019 年,全市面向社会公开招录教师 519 名,已全部到岗。认真落实全省教育大会关于提高教师待遇的有关要求,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累计发放 7598 人,共 626 万元 ; 班主任津贴累计发放 6396 人,共 333 万元 ; 教师教龄津贴累计发放 21987 人,共 459 万元。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4 年来国培计划共组织 12 个项目 18982 名乡村教师参加培训。四是以举办“三门峡市学 校特色发展论坛”为抓手,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鼓励和支持学校办出特色,办出风格,提升办学 水平。五是加快构建“互联网 +”智慧教育体系, 开展“快乐手工”快乐书法”和“快乐音乐”等 网络课程,推进了城乡特色教育一体化发展,让 更多农村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六是 深化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制度改革,推进阳光招 生,保障教育公平。2019 年,湖滨主城区中小学 招生启用中小学“线上三门峡 APP”报名系统, 进一步简化报名程序,优化报名流程,提升报名 工作信息化水平,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 少跑腿”工作目标。湖滨主城区公办幼儿园实行 “统一平台、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的报名方式, 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取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指定学校,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 确保“应入尽入”,使其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三、存在问题
       虽然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问题整体上已经得以有效解决,总体学位能够满足入学需求, 但是局部学位不足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例如,商务中心区现有公办小学 2 所(龙湖小学和滨河小学),每所学校设计规模 24 班,两所学校总学位2160 个。随着商务中心区居民入住人数逐年增加,两所学校学位不能满足商务中心区学生入学需求。目前,商务中心区无公办初中,学生上学需要到市外中、市二中和实验中学 3 所学校,学生上学距离较远,安全隐患大,同时导致市外中和市二中入学压力较大。
       四、下一步工作
       (一)加快建设,增加学校学位数量。启动实施全市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项目,继续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湖滨主城区德鑫苑小学、第三实验幼儿园、甘棠学校、东风小学、原三实小改扩建幼儿园和原市技校改扩建小学等项目建设步伐,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中小学与幼儿园建设,着力扩大教育资源总量。
       (二)强化管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推进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制度,采取强校带弱校、捆绑发展、一体化发展等形式,推进区域间、校际间均衡发展,使教育资源整体效益最大化。
       (三)部门联动,营造良好招生氛围。通过多种媒体、多种形式向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家长宣传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绩,开展“身边的好学校”主题介绍活动,引导市区周边农村家长形成“适合孩子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的观念,理性安排子女就近入学。同时, 公安、人社、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明确分工, 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在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入学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秩序。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努力为我市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解决城市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问题的调研报告
——2019年12月25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 2019 年工作安排,11 月26 日至 27 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勋带领调研组和部分常委会委员、省市人大代表深入湖滨区、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商务中心区等地对城市“入学难、大班额”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市政府的工作汇报、集中和分组现场查看、走访调查、座谈、征求意见等方式, 详细了解城市“入学难、大班额”问题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严格教育管理,提升教育品质,推进教育公平,全市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王建勋主任提出从 2017 年至2019 年连续三年时间监督市政府解决城市“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有效途径,着力破解发展难题。经过不懈努力,城市“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
       (一)强化制度保障。印发了《三门峡市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专项规划 (2016—2020 年 )》《解决市区“入学难”问题实施方案》等 ; 编制了《三门峡市湖滨主城区教育布局专项规划(2017-2030 年)》《三门峡市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2018-2020 年)》,为扩充基础教育资源,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加大改扩建力度。三年来,共规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 14 所,其中,新建8 所、改扩建 6 所,全部建成后可新增标准学位18340 个。截至目前,投入资金 6.3 亿元,已交付使用项目学校 8 所,新增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学位 9490 个。正在实施 6 所,建成后将新增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学位 8850 个。主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得到有效化解。2017 年,主城区“超大班额率”2.21%“,大班额率”52.47%。2018 年起,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全面消除“大班额”,实现起始年级标准班招生。截至目前,已全面化解了“超大班额”,“大班额率”降至 9.60%。三年来,“超大班额率”下降 2.21 个百分点,“大班额率”下降 42.87 个百分点,“入学难”问题基本解决。
       (三)深化教育改革。启动了“三门峡市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推进阳光招生,湖滨主城区中小学招生启用“线上三门峡 APP”报名系统,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确保“应入尽入”。引进了江苏教育集团、东方剑桥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成立外国语中学教育集团和阳光小学教育集团,推进校际间优质均衡发展,满足群众教育多样化需求。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湖滨区 14 所小学
结成 7 对盟校,打破了行政区域、条块隶属关系界限,缩小校际间差距 , 补齐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短板。
       二、存在问题
       (一)局部学位不足。商务中心区现有公办小学 2 所,设计规模 24 班,总学位 2160 个。随着商务中心区居民入住人数逐年增加,两所学校学位不能满足入学需求。目前,商务中心区无公办初中,学生上学需要到市外中、市二中和实验中学 3 所学校,学生上学距离较远,安全隐患大。目前,开发区无初中,学生上学也需要到市外中和市二中,导致市外中、市二中入学压力较大。
       (二)择校观念强烈。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生育政策调整以及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部分家长仍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往优校就读。造成优校优班生源过多,学位紧张,加剧了大班额、择校热问题。
       (三)教师配备不足。随着滨河小学、德馨苑小学等新建中小学的陆续投入使用,受师生比的限制,教师编制总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师需求缺口较大 ;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 阳光小学等少数学校因育龄教师生育“两孩”休假人数较多, 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只能聘请代课教师, 而代课教师待遇缺乏保障,流动性大,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还导致家长投诉多,社会矛盾大。
       (四)建设问题突出。关于开发区甘棠学校建设用地问题,甘棠学校被市政府列入 2019 年民生重点工程,调研中了解到,因手续不全,地皮没有及时划拨到位,造成未建工程 ;湖滨区德馨苑小学正在施工建设中,仍然存在施工许可证未办理、资金缺口、道路及管网无法连通至城市管网等问题 ;市崤函小学校园南侧原铝厂锅炉房现有一座临时热交换站,这里是崤函小学唯一的消防通道,长期被占用,一旦出现险情,将会带来重大风险和隐患,后果不堪设想,加之学校本身教育用地不足等原因,现急需将该地块在短期内收回学校使用。市人大常委会王建勋主任在《三门峡市崤函小学强烈请求收回临时热交换站用地的说明》上作出重要批示 :“请安市长、范市长阅示。人大代表视察工作时,发现崤函小学消防通道不通,存在学生安全的重大风险和隐患。其原因是,原铝厂(现已移交)锅炉房占用。但三政阅〔2004〕39 号会议纪要规定,锅炉房占地归学校所有并使用,待铝厂家属区集中供暖后锅炉拆除,土地移交学校。2017 年铝厂生活区集中供暖已结束,但锅炉未拆除,土地至今没有移交。请安排有关部门摸清情况,妥善解决。”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建议市政府在编制年初预算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力度,优先保障教育支出,不断提高教育投入在市本级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根据教育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确保教育法定三增长达标。规范教育收费管理,加强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监测,严禁截留、平调、挤占和挪用,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落实《三门峡市城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为义务教育用地划定强制控制线,完成现有已规划中小学建设任务,进一步增加学位数量,满足学位需求,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根据人口容量和流动人口数量,科学预测学生人数,做好新建学校规划等工作,适度超前配置教育资源,从源头预防学校办学条件资源不足问题。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主体地位,统筹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支持民办学校提供普惠性教育服务, 做到优势互补,推动良好健康教育生态的形成。
       (三)统筹资源,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制度, 采取强校带弱校、捆绑发展、一体化发展等形式, 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校际联合与合作, 缩小区域内教育的差距,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
       (四)探索机制,优化队伍。适时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根据缺口及时组织入编考试, 合理配置学校师资力量,保证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师资流动、补充及转岗、退出机制 , 提高教师待遇,缓解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和男女比例严重失衡问题,制定政策激励和吸引人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五)建议市政府尽快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王建勋主任在《三门峡市崤函小学强烈请求收回临时热交换站用地的说明》上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 ; 关于甘棠学校建设用地问题、德馨苑小学完善手续办理等问题,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协调解决。
 
 
 
 
三门峡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 对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管理情况的审议意见
 
市人民政府:
       2019 年 12 月 25 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并表决通过了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近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精神,不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高效运转,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发挥效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会议指出,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
       (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认识还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部分单位还没有按照《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日常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国有资产动态管理和日常管理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二)国有资产底数不够清楚。一是部分公共基础设施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多部门管理, 权属不清,造成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系统之间统计数据有所差异。二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底数不清,存在实物和账、表、卡以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一致等问题。三是有些单位的土地、房产,因历史积淀多,现行政策、法规难以解决等原因,无法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没有登记产权。
       (三)部分资产使用绩效不高。资产配置缺乏可行性论证,不同程度存在资产处置管理不到位,存在配置过剩现象,资产使用绩效有待提高。一些单位办公设备配置标准、规格不适当,形成闲置浪费,一些单位房屋闲置未用,而其它一些单位则因用房紧张又另行租赁 ;一些单位未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资产处置,一些单位应报财政审批未上报审批,有的单位未经批准出租出借资产。
       (四)资产管理基础薄弱。部分单位还没有明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单位资产管理员大多兼职或由工勤人员兼任,资产核算不及时、不规范,数据不完整、不准确,而且多数是静态数、账面数,实际资产变动状况没有得到准确反映。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现有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软件管理系统没有很好地对接,信息交换不畅通、不及时,部分单位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没有履行到位。
       为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会议提出如下建议 :
       (一)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合力。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以及省委、市委关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重要意义,把资产管理放在与资金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责任分工,密切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管理好、监督好人民的共同财富。
       (二)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要全面开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明确牵头单位,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到人,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分类统计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负债及收益等情况, 建立健全动态管理和使用台账。对部分单位资产权属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要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予以妥善处置。对“在建工程”项目竣工后及时办理决算,及时转化为固定资产,切实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确保资产的真实完整。
       (三)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效益。要按照已出台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上,进一步细化,巩固和完善相应的机制。从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各个环节加强制度建设, 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真正杜绝资产流失。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的监管,并进行跟踪问效 ;整合闲置资产,实行资源共享,优化资产配置,促进资产的有效利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工作的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建立健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机构,充实工作队伍,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国有资产日常管理能力和水平 ;明确内部职责分工, 落实管理责任,避免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现象, 为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请将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于 3 个月内送交市人大常委会有关机构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提出书面报告。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关于2018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2019年12月25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市财政局局长 宋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建立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实施意见》精神和要求,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会议报告三门峡市 2018 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增强管理能力,提高使用效率, 壮大资产规模,较好地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转和高效履职。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 179.88 亿元,其中 :市本级资产总额59.62 亿元,占 33.14% ;县(市、区)资产总额120.26 亿元,占 66.86%。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负债总额 32.42 亿元,其中 :市本级负债总额 9.33 亿元,占 28.78% ;县(市、区)负债总额 23.09 亿元, 占 71.22%。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总额 147.46 亿元,其中 :市本级净资产总额 50.29 亿元,占34.1% ;县(市、区)净资产总额 97.17 亿元,占65.9%。
       1.资产分布情况。按单位性质划分,全市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总额 54.46 亿元,占 30.28%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 125.42 亿元,占 69.72%。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中,共产党机关资产总额2.03 亿元,政府机关资产总额 33.71 亿元,人大机关资产总额 0.2 亿元,政协机关资产总额 0.15 亿元,群众团体资产总额 0.50 亿元,民主党派资产总额 16 万元,政法机关资产总额 17.76 亿元, 其他资产总额 0.11 亿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农、林、牧、渔业 3.45亿元,交通运输和仓储业 3.91 亿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0.67 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9.45 亿元,教育 47.26 亿元,卫生和社会工作 37.93 亿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19 亿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8.55 亿元,其他10.01 亿元。
       2.资产构成情况。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流动资产 54.45 亿元,占 30.27% ;固定资产 108.83 亿元,占 60.5% ;在建工程 12.39 亿元,占 6.89% ; 长期投资 0.26 亿元,占 0.14% ;无形资产 3.13 亿元,占 1.74% ;其他资产 0.82 亿元,占 0.46%。流动资产中,库存现金 0.55 亿元,银行存款11.07 亿元,财政应返还额度 16.30 亿元,应收账款 4.77 亿元,预付账款 2.0 亿元,其他应收款18.05 亿元,存货 0.86 亿元,短期投资 3.40 万元,应收票据 58.54 万元,其他流动资产 0.85 亿元。固定资产中,土地、房屋及构筑物 64.52 亿元,通用设备 24.61 亿元,专用设备 14.48 亿元,文物和陈列品 0.14 亿元,图书档案 0.66 亿元,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4.42 亿元。在建工程包括基本建设项目以及未纳入基本建设项目的各种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信息系统建设等。其中,医疗行业在建工程 3.55 亿元, 占全市在建工程的 28.7%。
长期投资 2617.45 万元,其中 :长期债券投资 35.80 万元,长期股权投资 2581.65 万元。无形资产中,非专利技术 0.15 亿元,土地使用权 2.34 亿元,计算机软件 0.49 亿元,其他 0.15 亿元。
       3.资产配置情况。2018 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新增固定资产 10.55 亿元。其中,新增房屋及构筑物 5.1 亿元,通用设备 2.97 亿元,专用设备1.72 亿元,文物和陈列品 0.03 亿元,图书档案 0.03 亿元,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0.7 亿元。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新增无形资产 0.41 亿元。其中, 非专利技术 3.8 万元,土地使用权 0.33 亿元,计算机软件 0.08 亿元。
       4.资产使用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用于保障单位履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以自用为主,少量用于出租出借。截至 2018 年 12 月31 日,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 1.06 亿元,均为房屋、专用设备对外出租。
       5.资产处置情况。2018 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 2.47 亿元。其中 :流动资产 0.01 亿元,固定资产 2.41 亿元,无形资产 0.01 亿元, 长期投资 0.03 亿元,其他资产 0.01 亿元。
       6.资产收益情况。2018 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共 0.03 亿元,其中 :出租出借收益 0.01 亿元,处置资产收益 0.02 亿元。
       (二)公共基础设施等其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
       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全市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主要有 :公路 19556.79公里,内河通航里程 76 公里 ;市政基础设施中城市道路桥梁 411.27 公里,园林绿化 1375.98 万平方米,供水输配设施 201.50 公里,城市燃气设施管道 176.48 公里,集中供热管道 74.70 公里 ;水库 158 座,大型灌区 1 处 ;政府在库储备土地面积 265.80 公顷 ;全市不可移动文物 1554 处, 可移动文物 50302 件。2018 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 67.59 亿元,基金总支出 67.54 亿元,基金滚存结余 38.22 亿元 ;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 111.8 亿元,缴存余额 54.27 亿元。2008 年以来,全市共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 86.54 万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在全面摸清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家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严格审批程序,理顺了资产配置、处置、对外有偿使用管理体制,全市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机制逐渐完善,管理逐步规范,监管依法依规,效益持续增长。
       (一)健全制度,促进管理规范
       1.全面构建资产管理“三级”责任体系。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 三个层次的监督管理体系,着力实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分层分项管理体制。财政部门负责综合监管,主要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制定和监督统筹 ;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监管,主要负责本部门或本行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承担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 主要负责对本单位国有资产的具体管理。
       2.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产权登记、资产清查核实、监督管理等多项资产管理办法和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全方位管理制度,搭建了资产从“入口” 到“出口”的全链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管理体系。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和各部门在本地区、本部门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把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内控制度贯彻落实到基层单位。
       3.加强薄弱环节制度建设。重点在公车使用和资产划转中,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一方面,为提高公车使用效率,专门制定了《三门峡市公务用车服务中心车辆使用管理办法》,并针对公车改革过程中的资产管理,转发了《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从制度层面上强化顶层设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改革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另一方面,针对机构改革中资产划转移交工作,印发了《关于做好市级机构改革过程中资产划转有关工作的通知》,按照“资产随职能和人员走”的原则,将资产进行移交划转,确保资产得到高效使用。
       (二)多措并举,摸清资产家底
       1.开展国有资产年度报告工作。为进一步摸清资产家底,专门组织开展了全市 2018 年国有资产年度报告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全口径统计汇总,对基础数据进行严格审核比对,确保指标口径一致、数据不重不漏,各类资产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2.编报 2019 年度国有资产月报。为落实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要求,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夯实资产报告数据基础,按照“积极稳妥、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于年初在全市开展资产月报工作, 及时反映资产总体状况,动态了解国有资产变动情况,发现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3.加快在建工程转固工作。明确要求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按时编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做好在建工程转固基础工作。对于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具备转固条件的项目,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办理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手续,确保固定资产按时入账。
       (三)建立机制,主动做好报告
       1.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确保全市国有资产报告工作顺利推进,建立了国有资产报告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财政局牵头, 市政府国资委、自然资源规划局、审计局、统计局等单位配合,为贯彻落实人大意见和国有资产报告制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健全国有资产报告协作联动工作机制。专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确保报告数据真实准确、管理情况相互衔接、政策口径保持一致。同时,加强市本级与各县 ( 市、区) 的联动,按照国有资产分级管理原则,督促县(市、区)建立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由财政部门牵头推进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加快形成“全市一盘棋”工作局面。
       3.健全国有资产报告的长效机制。认真梳理市人大相关要求,结合报告重点和审议重点,组织研究并起草国有资产综合报告、各专项报告编制办法,科学设计指标体系,明确报告内容、工作机制、编报程序,统筹设计报告模板,确保报告规范、完整。同时,健全重要信息报告制度, 对于国有资产重大变动情况,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切实做到依法报告、应报尽报,真正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明白账”。
(       四)搭建平台,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
       为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水平,自 2009 年起开始建设资产管理信息化网络系统,经过 3 次升级改造,系统平台基本实现资产管理全覆盖。一是资产卡片、资产使用、资产处置、产权登记、资产报表和查询分析等事项全覆盖 ;二是系统初步实现动态管理,掌握单位的资产使用、处置、对外投资、资产收益管理等环节全覆盖,使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 ;三是对大型资产信息, 如土地、房屋、车辆、大型设备等资产,实现重点监管全覆盖 ;四是将应纳入资产信息系统编报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全部纳入,资产处置审批事项同步纳入网上审批,实现网上审批全覆盖。
       三、工作成效
       (一)资产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一是严格资产配置。建立资产管理同预算管理相结合机制, 将资产购置纳入年初部门预算,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年度的收支情况及资产配置标准,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和存量资产状况,按照从严控制、合理配置的原则进行审批,纳入政府采购。二是提升资产使用效益。通过资产调剂共用,优化资源配置,有效盘活存量资产,避免资产重复配置、闲置浪费,实现了使用效益最大化。比如,在办公用房方面,按照相对集中、就近安置的原则,实行统筹调剂,推动集约化管理,先后解决了市纪委监委、市妇联、市科协和市文明办等单位的办公用房问题。2013 年以来,累计为近 50 家单位调剂办公用房面积 3.1 万平方米,其中 2018 年,市直单位共调剂使用办公用房 2060 平方米,并盘活银山大厦资产 1.1 万平方米,解决了市信访局、市行政服务中心等 4 个单位的办公用房问题。在资产出租方面,进一步规范单位资产对外出租行为,对单位闲置房产或门面房出租实行单位申请—财政审批—资产评估—进场交易—公开招租的方式进行,提高资产使用收益。2018 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对外出租收益 2550 万元,其中行政单位 1549 万元,事业单位 1001 万元,主要是房产和地下管网出租。三是规范资产处置。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资产处置程序,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于达到报废条件的资产, 根据资产使用年限、技术鉴定部门或主管部门鉴定小组出具的鉴定意见,进行处置审批 ;对于满足不了工作需要,急需进行更新的资产,采取委托评估、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处置 ;对于虽超过使用年限但尚能继续使用的资产,不予处置或调剂、捐赠到其他单位或乡村使用。2018 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益 62 万元。
       (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一是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截至 2018 年底,市直校舍面积 46.59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5% ;市直教学专用设备价值 1320.62 万元,较上年增长 14.6%。二是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全市的卫生健康资产规模稳步增长,2018 年全市医疗设备价值 4.91 亿元,比上年增长 9.84% ;卫生机构床位数 12776 张, 比上年增长 10.61%。三是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高效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了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逐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18 年,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 24.58 万平方米,图书馆图书藏量 158.27 万册,博物馆文物藏品 4.9 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 12.34%、2.64% 和 6.51%,基本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四是困难群众的居住需求得到有效保障。2008 年以来,市本级共筹措资金31.1 亿元用于保障房建设,其中廉租房建设资金11.56 亿元,棚户区改造资金 19.54 亿元 ;市财政投入廉租房建设资金 8.9 亿元,共建设廉租房面积约 52.81 万平方米,困难家庭住房保障人均达到 16 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居住问题。
       (三)涉改单位资产划转顺利推进。为确保资产随机构改革时间点及时有序调整到位,要求市财政部门牵头,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及时做好资产划转工作,确保涉改单位正常运转。比如, 对于原配置给划出单位和人员使用的办公设备、办公家具、车辆等可方便移动的资产和专业设备, 及时划转至划入单位,避免出现资源短缺与闲置并存现象。2018 年,先后办理了市政法委、市住建局、市林业和园林局等单位的办公设备及家具、电脑、车辆等资产的划转手续,账面价值共
202.81 万元。
       (四)公务用车改革成效显著。为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现全市事业单位公务交通保障高效、费用节约、成本下降、管理规范,按照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对事业单位从严配备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除保留必要的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业务用车外,一般公务用车全部取消并依法公开处置。截止目前,全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由 3681 辆减少为 1979 辆,其中市直保留的 255 辆公务用车,按照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原则,各单位保留 189 辆,其余 66 辆全部调剂到公车服务平台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使用 ;全市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由 2058 辆减少为 1525 辆,其中市直事业单位从 604 辆减少为 388 辆,取消车辆 216 辆,分别按规定进行了公开拍卖和报废处置,处置收入 155 万元,待办理完车辆过户手续后上缴国库。改革后全市节约财政资金 2190 万元,在保障公务出行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近年来,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人大要求相比,与群众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重点表现在资产管理基础薄弱,有些单位资产底数不清, 存在实物和账、表、卡以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一致、房产闲置、违规出租出借等问题 ;部分房产存在权证缺失,有些单位的土地、房屋建筑物, 因历史因素复杂,现行政策、法规难以解决等原因,无法办理房产证和土地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战略部署,坚持问题靶向,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取得扎实成效。
       (一)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进一步细化国有资产管理,巩固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从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各个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堵住资产流失漏洞,确保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一是摸清“家底”,扎实抓好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及时清理账外资产,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健全台帐,实行国有资产登记台账化管理,做到账、卡、物、证、表相统一,避免因人员变动及其他原因引起资产流失。同时,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账实相符,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三是严格管理,建立从“入口”到“出口”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单位资产购建、使用管理、报废报损、内部转移、转让出售等行为,特别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的监管,并进行跟踪问效。四是统筹调配,优化资产配置,整合闲置资产, 实行资源共享,促进有效利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三)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机构,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明确内部职责分工,落实管理责任, 加强学习教育,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管理水平,以此推动国有资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发挥资产效益,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履职尽责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附件
2018年度全市行政单位资产负债汇总表金额单位:
万元行政单位 期初数 期末数
一、资产合计 512359.28 544578.06
流动资产 211997.18 235350.18
库存现金 675.17 580.06
银行存款 25591.19 27558.75
财政应返还额度 83959.90 99130.23
应收账款 7297.04 4498.71
预付账款 12021.75 11430.50
其他应收款 82246.40 91942.39
存货 205.73 209.54
固定资产 258189.32 272568.07
固定资产原价 258202.33 277812.67
减: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3.01 5244.60
在建工程 26261.95 25589.55
无形资产 4823.09 4369.32
无形资产原价 4823.09 4369.32
减:累计摊销 0.00 0.00
待处理财产损溢 —— ——
政府储备物资 0.00 0.00
公共基础设施 11087.74 4711.23
公共基础设施原价 11087.74 4711.23
减: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 0.00 0.00
公共基础设施在建工程 0.00 1989.70
受托代理资产 0.00 0.00
二、负债合计 78697.18 79206.05
流动负债 78354.99 78740.04
应缴财政款 101.77 79.99
应缴税费 8.40 2.80
应付职工薪酬 6.82 15.79
应付账款 3003.91 1830.74
应付政府补贴款 67.45 1596.90
其他应付款 75056.63 75103.82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110.00 110.00
长期应付款 339.45 463.27
受托代理负债 2.74 2.74
三、净资产 433662.09 465372.01
 
 
 
2018年度全市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汇总表
 
 
金额单位:万元
 
 
事业单位 期初数 期末数
一、资产合计 1244793.89 1254219.88
流动资产 373200.21 309101.69
库存现金 5362.42 4961.66
银行存款 97026.24 83117.52
财政应返还额度 69159.60 63836.70
应收账款 53236.63 43165.49
预付账款 23930.84 8604.53
其他应收款 106537.76 88525.24
存货 9975.93 8394.52
短期投资 0.00 3.40
应收票据 309.33 58.54
其他流动资产 7661.44 8434.08
长期投资 2060.85 2617.45
固定资产 761622.08 815747.66
固定资产原价 799553.80 856743.66
减:累计折旧 37931.72 40996.00
在建工程 81218.62 98294.30
无形资产 22732.27 26921.68
无形资产原价 23603.47 27831.34
减:累计摊销 871.20 909.66
待处置资产损溢 —— ——
其他 3959.87 1537.10
二、负债合计 311498.33 244981.62
流动负债 232339.27 175566.44
短期借款 21347.61 19394.70
应缴税费 262.34 107.68
应缴国库款 8.79 56.39
应缴财政专户款 2680.94 1224.61
应付职工薪酬 3088.81 2228.85
应付票据 7000.00 55.73
应付账款 76107.54 53256.10
预收账款 10860.96 6217.16
其他应付款 105068.51 86811.02
其他流动负债 5913.77 6214.21
长期借款 62727.94 34450.42
长期应付款 16431.12 34964.76
三、净资产 933295.56 1009238.26
 
 
2018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量表
(按单位性质和行业分)
金额单位:万元
 
单位性质和行业 期末账面数
合计 1798797.94
(一)行政单位(按性质) 544578.06
1.共产党机关 20324.94
2.政府机关 337109.81
3.人大机关 2003.40
4.政协机关 1493.13
5.群众团体 4913.79
6.民主党派 16.67
7.政法机关 177599.27
8.其他 1117.04
(二)事业单位(按行业) 1254219.88
1.农、林、牧、渔业 34445.69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9170.53
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6652.28
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94527.32
5.教育 472621.40
其中:学前教育 11408.37
普通小学教育 103738.91
普通初中教育 123108.31
普通高中教育 115001.76
普通高等教育 78202.53
职业教育 41161.52
6.卫生和社会工作 379283.28
其中:医院 313151.76
社区医疗与卫生院 34330.90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 4728.03
妇幼保健院(所、站) 15278.6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1793.97
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1905.14
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85469.89
9.其他 100144.35
 
 
2018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情况汇总表
(按资产类别分)
金额单位:万元
 
 
资产类别
期末账面数
数量 原值 累计折旧/摊销 净值
合计 —— 1798841.53 —— ——
一、流动资产 —— 544546.91 —— ——
其中:短期投资 —— 3.40 —— ——
二、固定资产 —— 1134882.99 46567.26 1088315.73
(一)土地、房屋及构筑物 —— 656306.92 11057.63 645249.29
其中:1. 土地(平方米) 0.00 0.00 0.00 0.00
2. 房屋(平方米) 679.44 546877.06 10594.54 536282.52
办公用房 290.37 —— —— ——
其中:办公室用房 129.16 —— —— ——
业务用房 316.93 —— —— ——
其他用房 72.15 —— —— ——
(二)通用设备(个、台、辆等) 26.17 252431.66 6354.54 246077.13
其中:1.车辆 0.52 64078.83 1401.05 62677.78
2.机械设备 1.23 14794.56 413.20 14381.36
3.单价50万(含)以上(不含车辆) 0.03 31276.80 1011.87 30264.92
(三)专用设备(个、台等) 13.88 172747.46 27969.10 144778.36
其中:单价100万(含)以上 0.02 60231.12 13762.96 46468.16
(四)文物和陈列品(个、件等) 0.95 1392.81 0.00 1392.81
其中:文物 0.47 501.67 0.00 501.67
(五)图书档案(本、套等) 570.94 6577.46 5.85 6571.61
(六)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个、套等) 133.66 45426.67 1180.14 44246.53
其中:家具用具 128.29 39987.97 821.25 39166.73
三、无形资产 —— 32200.66 909.66 31291.00
其中:1.专利(个、项等) 0.00 0.00 0.00 0.00
2.非专利技术(个、项等) 0.01 1467.17 0.00 1467.17
3.土地使用权(平方米) 11469.05 24082.93 703.19 23379.73
4.计算机软件(个、项等) 0.07 5121.43 206.46 4914.96
四、长期投资 —— 2617.45 —— ——
五、在建工程 —— 123893.34 —— ——
六、其他资产 —— 8177.10 —— ——
 
 
关于三门峡市2018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9年12月25日在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 2019 年工作要点安排, 市人大常委副主任韩迎春带领调研组,对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汇报,并到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金渠集团进行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制度建设与成效,以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不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高效运转,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发挥效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 179.88 亿元,其中 :市本级资产总额59.62 亿元,占 33.14% ;县(市、区)资产总额120.26亿元,占 66.86%。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负债总额 32.42 亿元,其中 :市本级负债总额 9.33 亿元,占 28.78% ;县(市、区)负债总额 23.09 亿元, 占 71.22%。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总额 147.46 亿元,其中 :市本级净资产总额 50.29 亿元,占34.1% ;县(市、区)净资产总额 97.17 亿元,占65.9%。
       二、管理情况
       市政府及财政部门建立健全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及监督工作扎实推进,有效地提升了全市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资产管理机制不断断完善。市政府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 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了 “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贯彻落 实人大意见和国有资产报告制度提供坚强的组织 保障。制定了《三门峡市公务用车服务中心车辆 使用管理办法》;印发了《关于做好市级机构改 革过程中资产划转有关工作的通知》;转发了《关 于加强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从制度层面上强化顶层设计,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资产得到高效使用。
       (二)资产管理措施不断加强。一是开展国有资产年度报告工作。进一步摸清资产家底,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全口径统计汇总。确保指标口径一致、数据不重不漏,各类资产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二是编报 2019 年度国有资产月报。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 夯实资产报告数据基础。三是加快在建工程转固工作。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办理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手续,确保固定资产按时入账。
       (三)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按照节约、效能、适用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通过预算统筹安排,实行政府采购,加强资产核算,有效降低行政成本。二是通过资产调剂共用、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实现效益最大化。三是资产处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资产处置行为实施全过程监督。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四是建设资产信息系统。通过网络系统传送数据,实时了解单位的资产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和有效监督,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资产配置和处置等审核提供基础数据参考,为预算编制和资产采购提供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不少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认识还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部分单位还没有按照《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日常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国有资产动态管理和日常管理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二)国有资产底数不够清楚。一是过去各类国有资产分部门管理,甚至多头管理,造成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系统之间统计数据有所差异, 账目不清。二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底数不清, 存在实物和账、表、卡以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一致、房产闲置、违规出租出借等问题。三是有些单位的土地、房屋建筑物,因历史积淀多,现行政策、法规难以解决等原因,无法办理房产证和土地证,没有纳入国有资产。
       (三)部分资产使用绩效不高。资产配置缺乏可行性论证,不同程度存在资产处置管理不到位,存在配置过剩现象,资产使用绩效有待提高。一些单位办公设备配置标准、规格不适当,形成闲置浪费,一些单位房屋闲置未用,而其它一些单位则因用房紧张又另行租赁 ;一些单位未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资产处置,一些单位应报财政审批未上报审批,有的单位未经批准出租出借资产。
       (四)资产管理基础薄弱。部分单位还没有明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单位资产管理员大多兼职或由工勤人员兼任,资产核算不及时、不规范,数据不完整、不准确,而且多数是静态数、账面数,实际资产变动状况没有得到准确反映。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现有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软件管理系统没有很好地对接,信息交换不畅通、不及时,部分单位产管理的主体责任没有履行到位。
       四、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合力。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以及省委、市委关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重要意义,把资产管理放在与资金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责任分工, 密切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管理好、监督好人民的共同财富。
       (二)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全面开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明确牵头单位,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到人,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分类统计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负债及收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动态管理和使用台帐。对部分单位资产权属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要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予以妥善处置。对“在建工程” 项目竣工后及时办理决算,及时转化为固定资产, 切实做到账实相符,帐帐相符,账表相符,确保资产的真实完整。
       (三)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效益。按照已出台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上,进一步细化,巩固和完善相应的机制。从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各个环节加强制度建设, 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真正杜绝资产流失。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的监管,并进行跟踪问效 ;整合闲置资产,实行资源共享,优化资产配置,促进资产的有效利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工作的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建立健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机构,充实工作队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国有资产日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明确内部职责分工,落实管理责任,避免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现象,为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对市七届人大常委会
关于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三门峡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对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发展情况的审议意见》(审议意见书第 40 号)收悉后 , 市政府高度重视 , 立即组织市体育局等部门深入开展自查 , 认真整改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一、关于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供给仍显不足问题
       (一)加强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按照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和《三门峡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 年)》《三门峡市体育强市建设规划(2014—2020 年)》要求 , 加快“两馆三场”等体育基础设施硬件建设 , 补齐民生工程短板。积极争取体育彩票专项扶持资金 1500 余万元 , 为全市29 个城市老旧社区、绿地公园和贫困村配建健身路径器材 29 套 , 为城市社区配建社区篮球公园健身工程器材 32 副 , 为城市社区配建多功能运动场3 套。
       (二)统筹城乡体育设施布局。加大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投入 , 在经费、人员、器材等保障政策方面向农村适当倾斜。为卢氏县 50 个深度贫困村配建农体健身工程 50 套 , 为 30 个农村配备新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30 套 , 为 25 个精准扶贫村配建农体健身工程 25 套。争取省级资
金 500 万元为渑池县配建 1 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争取省级资金 500 万元为灵宝市配建 1 个老年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三)加强体育设施管理维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 依托有资质、有实力的体育社团组织做好健身器材的日常维护 , 保障健身设施的使用安全。
       (四)提高体育设施和场馆利用率。在不影响工作、教学和安全前提下 , 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 , 缓解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紧张的困难。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工作 , 提高场馆使用效率 , 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二、关于全民健身活动管理机制和服务水平仍有缺失问题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体育健康融入到医疗健康制度中 , 探索实行个人医保卡账户余额部分可用于健身消费制度 , 倡导健康关口前移。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 , 积极支持群众健身消费 , 研究制定相应的激励和扶持政策 , 鼓励体育俱乐部、体育类社团组织等提供公益性群众健身服务 , 协助政府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二)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 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 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传播健身知识、指导科学健身方面的积极作用。2019 年共培训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000 余人 , 组织 100 余人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不断提高国民体质监测队伍水平 , 对监测器材进行了提质升级 , 市级国民体质监测共检测 5000 人 , 并为县(市、区)配备国民体质监测器材 5 套。
       (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办好全市运动会和沿黄品牌赛事 , 吸引全国各地、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广泛参与 , 提供丰富的群众健身活动供给 , 提高全民健身活动水平。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向纵深发展 , 全年共组织 10 余个单项体育协会和俱乐部的 2000 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开
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1000 余场次。
       三、关于新兴体育产业的市场化仍处于培育初期问题
       (一)积极培育体育品牌赛事。依托我市大型体育场馆 , 积极承办省级以上和国家级高水平体育赛事。举办中国三门峡横渡母亲河活动、三门峡沿黄国际自行车赛和三门峡黄河国际马拉松暨三门峡天鹅女子马拉松等三门峡沿黄体育品牌赛事 , 培育赛事经济。全年共有 2.4 万名运动员参赛 , 直接拉动体育消费 2160 余万元。
       (二)着力打造特色体育产业基地。依托甘山滑雪场、甘山青少年活动营地、豫西大峡谷漂流等有一定基础设施的景区和基地 , 大力发展游泳、登山、漂流、攀岩、滑雪、探险、徒步、拓展训练、野外露营、养生等健身休闲产业 , 打造一批特色体育休闲产业基地。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体育健康特色小镇。
       (三)培育体育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运动康复医学 , 研发运动康复技术 , 推广“运动处方”, 发挥传统武术、太极拳、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 ,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运动康复机构。支持体育训练、医疗、保健等各类机构开展群众日常体质测定 , 提供健康咨询、运动康复等服务。围绕灵宝市、陕州区、渑池县等影响力较大的文化和传统体育项目分布区 , 充分依托其历史文化资源 , 将体育项目和老子文化、仰韶文化、黄河文化、民俗节庆等相结合 , 大力发展竞赛表演、健身休闲、户外拓展等体育特色文化新业态 , 发展壮大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体育创意、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等相关业态 , 以体育设施为载体 , 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 , 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同步综合开发。
       (四)加强体育彩票销售管理。目前全市共有体育彩票销售网点 220 多个 , 已完成 2.86 亿元的全年体育彩票销售目标。充分挖掘体育彩票的巨大潜在市场 , 发挥其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对市七届人大常委会
关于蔬菜市场建设与管理进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三门峡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关于蔬菜市场建设与管理情况的审议意见》(审议意见书第 44 号)收悉后 , 市政府高度重视 , 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 , 采取有效措施 , 扎实推进整改。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一、关于科学调整规划,统筹市场建设问题
       (一)科学编制规划。按照“立足实际、方便群众、便于管理、提升品位”的原则 , 对原《三门峡市城市专业市场专项规划(2017—2030)》中蔬菜市场有关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 结合城区人口状况、小区环境、道路交通等情况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 , 采取大、中、小市场相结合的方式 , 形成科学合理的蔬菜市场网点布局 , 充分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市场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 , 结合实施过程中社会各界反馈意见 , 通过预留蔬菜市场用地空间 , 优化调整蔬菜市场规划选址 , 将蔬菜市场建设用地优先列入供地计划 , 加快用地申报审批进度等措施 , 确保蔬菜市场布局合理、整体覆盖 , 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和城市发展要求。
       (二)推进统筹发展。开展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 , 对市区现有 13 个具有蔬菜市场功能的农贸市场进行集中改造 , 重点改造农贸市场内门店设施、摊点设置、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等。目前 , 已改造农贸市场 12 家 , 农贸市场形象显著提升 , 卫生环境明显改善 , 承载能力大大增强 , 达到了现代化运营的标准。对新建住宅小区 , 配建社区菜市场或相应商业设施 , 在下水、通风、垃圾保洁等方面进行高标准设计 , 解决蔬菜市场普遍存在的地湿、异味、拥堵等问题。2019 年 , 在商务中心区新设置 2 个临时性农贸市场 , 初步解决了商务中心区市民买菜难以及农民进城贩卖农副产品难等问题。
       二、关于提升市场品位档次问题
       (一)严格执行标准。按照《三门峡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标准》和《三门峡市城区农贸市场基本管理规范》等有关要求 , 严格规范蔬菜市场建设标准和改造提升标准 , 确保城区蔬菜市场建设和改造工作科学推进。
       (二)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 引导各类投资主体新建、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蔬菜市场、生鲜超市、社区菜场 , 发展连锁便利店和连锁街市 , 不断完善市场布局 , 提升市场品质 , 满足不同阶层消费需求。设立蔬菜市场改造专项补贴基金 ,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 激发市场改造积极性。
       三、关于提高管理水平问题
       (一)明确监管责任。将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 , 建立市商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监管 , 县、乡两级具体负责的管理机制 , 确保各级、各有关部门目标一致 , 权责明晰 , 形成合力 , 避免出现管理盲区。
       (二)开展联合执法。根据工作重点和部门职责 , 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城管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 采取疏堵结合、定期巡检、督查考核等措施 , 进一步加强蔬菜市场及周边环境监管工作 , 坚决查处违法经营和占道经营现象 , 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行为 , 确保流动摊贩进店销售 , 蔬菜市场买卖自由、秩序良好。
       (三)强化管理能效。在市场硬件改造提升的基础上 , 引进、委托专业经营管理机构开展市场运营 , 建立健全市场运营长效管理机制 , 提升管理水平 , 做到科学规范、高效有序。
       四、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提升改造问题
       (一)加大改造力度。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和生活习惯 , 加大对市区原有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力度 , 进一步改善其环境卫生状况和功能设施 , 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 计划于 2020 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工作。
       (二)引导规范经营。积极沟通、协调街道社区、蔬菜市场在小区或市场内预留免费或低价摊位 , 方便生活困难摊贩和自产自销进城农民进市规范经营。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 , 采取车辆巡查与徒步巡查相结合、全面管控与重点看守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执法 , 及时引导进城农民入市经营。
       下一步 , 我们将以此次人大审议为契机 , 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 , 创新体制机制 , 强化自我管理 , 积极开展服务 , 持续提升市场经营管理水平 , 为创造舒适、安全、规范、有序的蔬菜市场秩序不断努力。
 
 
 
 
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市人大常委会 2020 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 务求实效,依法履行职责,推动全市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市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面落实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于人大工作全过程,强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在人大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 为各项工作提供政治保证。
       2.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中去。
       3.提高履职能力。按照新时代新要求,巩固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支持基层人大创新性工作,总结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探索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履职形式和办法, 切实提高履职能力,推动全市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4.促进全市高质量发展。听取和审议重点项目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报告,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动能,调结构,稳增长,保持长期向好平稳健康发展势态。
       5.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高工作效率,解决老百姓办事难问题,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6.进一步加强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监督。听取审议三门峡市 2020 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2019 年财政决算和 2020 年上半年预算执行、2019 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及查出问题整改处理情况等报告。推动人大预算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扩大审查范围,拓展监督领域,促进部门预算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7.持续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跟踪监督。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完成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抓好市人大领导所包乡(镇)脱贫工作和机关帮扶村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8.加强黄河生态保护和环保工作。对黄河生态保护进行专项视察,听取和审议黄河生态保护、环境状况和环境目标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专项工作报告,促进我市黄河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继续开展“三门峡环保世纪行活动”,推进全市环境状况持续好转。
       三、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9.以群众利益为导向,对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紧抓不放,确保实效。加强“重点民生实事” 的监督,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听取和审议文化产业融合、旧城改造、民办教育、县乡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外事等专项工作报告,促进全市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10.推动群众关注的“七大难”问题较好解决。对解决“七大难”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视察,督促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入学难、行车难、停车难、买菜难、办事难、如厕难、垃圾处置难等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信访问题。充分发挥人大信访工作在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加强对重要信访问题的督办,积极推动信访问题的依法解决。认真做好信访信息的综合分析,为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责提供信息和依据。
       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努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12.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认真开展立法工作。积极探索立法规律,规范立法程序,加强立法队伍建设,根据三门峡实际,按照急需先立的原则,选准立法课题,搞好立法人员培训, 提高立法质量。
       13.制定地方性法规。2020 年,完成《三门峡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做好《三门峡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三门峡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三门峡市山体保护条例》和《三门峡市红腹锦鸡保护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确保立法工作论证充分,调研透彻,贴紧实际,操作性强,努力做到科学立法。
       14.扎实开展执法检查。对《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进行执法检查,加大保护力度,规范保护行为,确保法律落实。
       15.加强司法监督。加大对经济纠纷案件审理、行政检察工作的监督力度,促进依法行政, 公平正义,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16.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督促有关部门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识。首先是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行政、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同时,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维护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加快我市的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17.切实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认真开展对市人民政府、市监察委员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各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推动我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五、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依法开展监督和重大事项决定
       18.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和省监督法实施办法,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使监督与支持有机统一。以推动市委决策部署为重点,监督和支持“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开展工作,特别是对“一府一委两院”贯彻实施市委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薄弱环节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工作评议、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方式方法,开展扎实有效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要在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功夫。督促“一府一委两院”认真落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19.做好重大事项决定工作。把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深化改革和民生改善中的突出问题,列入重大事项范围,根据实际需要,适时作出决议、决定。
       六、倾听民意,汇集民智,积极发挥代表作用
       20.深入贯彻落实代表法,突出代表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发挥代表作用。认真落实代表工作制度,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行使职权,着力提高代表工作实效。做好全市人大代表视察服务工作, 为代表履行职责创造更好条件。
       21.进一步做好代表议案、建议和批评意见办理工作。注重解决代表反映和提出的实际问题, 提高办理质量。进一步完善代表建议交办、督办机制。加强对代表建议的综合分析,加大对重点意见建议的跟踪督办力度,注重跨年度意见建议的办理工作。提高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透明度,适时将代表建议特别是重点建议内容及办理情况通过适当媒体向社会公布。加强与各承办单位的沟通协调,督促承办单位认真与代表联系沟通,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努力解决问题,使办理代表意见建议的过程成为解决群众关切实际问题,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和改进有关工作的过程。
       22.组织好代表闭会期间活动。推进“代表联络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代表履职网站,为代表履职提供良好平台。指导代表小组活动,充实代表小组活动内容,发挥代表小组作用,着力提高代表小组活动的实效。严格代表履职管理,完善代表履职档案。扩大代表对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度。继续邀请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代表参加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等活动。
       23.深入开展“双联双争三个一”(常委会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 ;争创先进代表小组、争当优秀人大代表 ;代表每年写一份履职报告、提一条以上合理化建议、为群众办一件以上实事) 活动,引导全体代表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主战场,为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献良策、办实事、作贡献。
       七、规范程序,严密组织,认真做好人代会筹备和干部任免工作
       24.筹备召开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保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万无一失,做到会议组织严密、周到、细致、无误。
       25.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和《三门峡市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办法》, 通过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任后向宪法宣誓,切实增强被任命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规范人事任免程序,切实做好人事任免工作,实现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任免的有机统一,圆满实现市委的人事安排意图。
       八、加大力度,灵活多样,积极宣传人大及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先进事迹
       26.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坚决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不断增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程序性报道和深度报道并重,不断提升宣传实效。认真做好市人代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河南省人代会三门峡代表团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加强对工作评议、调研、代表视察等活动的宣传报道。加大对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活动及代表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
       27.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提高人大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搞好宣传阵地建设,办好“三门峡人大”网站、代表履职网站、《三门峡人大工作》和常委会公报。
       28.继续开展“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人大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优秀通讯员评选工作。适时召开全市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加强对人大新闻宣传通讯员和对口新闻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积极参加省人大好新闻、优秀调研报告评选等活动。
       九、发扬优良传统,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29.坚持党的统一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人大工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大整改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党性锻炼,增强宗旨观念,密切联系群众。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实际,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八项规定”及实施意见精神。领导班子成员要做廉洁从政的模范,以上率下,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艰苦奋斗、克己奉公,团结奋斗,顾全大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创新工作方法,营造干事创业、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努力创建“业绩一流、队伍一流、作风一流、形象一流” 的模范机关。
       30.加强学习培训。加大培训学习力度。采取内外交流、专题学习、集中培训等形式,提高人大常委会成员及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举办人大工作专题讲座。继续坚持人大常委会和机关集体学习制度。通过学习培训, 丰富大家的科学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31.加强对县乡人大工作的联系和监督指导, 积极开展与省内外兄弟市人大常委会之间的交流联系,探索提高人大工作实效的新方法。
       32.着力推进机关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以省级文明单位创建为抓手,提升机关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弘扬“马上就办”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人大干部队伍,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全面提升服务保障人大常委会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出、缺席人员名单
 
 
出席人员 杨少敏 杨国谦
任 :王建勋 张秀丽 张欣照 张根星
副主任 :宋万轩 肖群兰 张建峰 张朝红 陈天栋 武跃峰 赵节跃
吕均平 韩迎春 赵瑞平 胡家群 段建民 侯乐见
秘书长 :任晓云 侯建光 常万勇 崔飞飞
员 :王云波 史艳婷 缺席人员 :
白拴鱼 朱振华 刘正午 员 :常天朝 梁洪有
李安顺 李怀国 李述勇 李雪红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列席人员名单
 
 
孙继伟 市政府副市长
梁   维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康健民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志鹏 市监察委副主任
员三喜 市政府副秘书长
薛红军 卢氏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贺清平 陕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郑百群 湖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董书军 义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张赞民 渑池县工会主席
 
聂红超  市教育局局长宋   东   市财政局局长张    华     市商务局局长
刘万增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孔 辉 市体育局局长
 
人大代表 :孙云霞、李转家、李晓云、陈建民、王 婷、崔 娣、王改琴、张 琳、茹文东、刘聚才、芮伟平、王晓丽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九次会议
 
3 月 5 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九次会议,会议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形式举行。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勋主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万轩、肖群兰、张建峰、张朝红、吕均平、韩迎春,秘书长任晓云及 33 名委员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表决通过了《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王建勋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正处于关键时期,
《决定》的出台,将为我们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思想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上来,坚
 
持两手抓、两不误、两手都要硬。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但随着复工复产人口流动增加,输入性潜在风险增大,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克服麻痹松劲情绪,认真落实防控措施和要求,防止疫情反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 要精准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和各项工作,做好项目开工建设,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抓好春耕生产和田间管理,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把损失的时间抢回来,把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全体人大代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作为,尽职尽责, 支持配合当地党委和政府把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做好,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依法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
复产的决定
(2020年3月5日三门峡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安排部署,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疫情防控有关决定,结合我市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力争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步入正常轨道, 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条件。
要清醒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增强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市人民政府要在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前提下,根据上级要求和我市实际,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措施。要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两手都要硬。要针对不同情况,分类施策、分区施政、精准施策。各级人民政府、各企事业单位, 社区,村、组及全市人民都要服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复工复产暨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同心协力、全力以赴搞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快复工复产,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强化防控措施,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前,经过全市上下艰苦努力,我市已呈现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但是,国内外重点疫区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复工复产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在加大。因此,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必须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必须慎终如始。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松劲情绪和侥幸心理。继续保持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坚持依法防治、群防群治、科学防治、联防联控、精准施策,统筹做好内防、外防工作, 以外防输入为主。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 全面推行健康绿码出行制度,尽快实现全市居民全覆盖、“外来人口”全覆盖,及时诚实填报体温全到位,人口居住地、工作地和公共场所扫码和测温监测全到位。把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要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精准化、差异化的防控措施,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复工复产复学单位,要把从外地入峡返岗、务工、经营、学习等人员纳入重点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谁用人、谁负责”“谁管理、谁监督”,制定严格的报告制度,核查疫情期间旅居轨迹, 科学划分生产、生活区域,定期消毒,做好防疫知识宣传和教育,落实防控措施和要求。复工复产复学的企业、学校、幼儿园要严格做好员工、师生吃、住、行、车间、校园管理等环节的防疫工作。火车站、高铁站、长途汽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商场、宾馆等人流密集区域应当加强疫情监测,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并采取留观、隔离措施。社区、小区,村、组要严格落实当地政府和复工复产暨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和完善必要的疫情防控具体方式方法,严防疫情发生和扩散。公园、游乐园、博物馆、自然和人文旅游景点,要适度开放或关闭,严格疫情管理,对游客测温、疏散等工作措施要落实到位。个人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不聚会, 不聚餐,不串门,不走亲访友,少到人员密集场所, 勤洗手,室内多通风、消毒,出门戴口罩,红事缓办,白事简办,防止交叉感染,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三、认真搞好服务保障,积极有序地推进复工复产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学各项工作,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要精准施策,积极推动项目复工和企业复产。要切实搞好对复工复产的服务和保障,提高工作效率,采取便利化措施,帮助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实际困难,把各项惠企政策尽快落实到位,做到应复尽复、早复快复。要恢复和稳定就业,畅通交通运输,保障市场供给。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季丰收。要着力抓好现有项目开工复工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网络洽谈、签约。要及时协调解决土地、原料、用工、政策、审批、资金等问题,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复产。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推进精准扶贫,着力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全力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有序恢复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借鉴先进地区在推进复工复产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补齐短板,争取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各类学校、幼儿园开学时间要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师生和校园的疫情防控要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到位。
       四、广泛宣传发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有效阻止疫情扩散的重要举措。要以这次疫情防控为契机,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搞好环境治理。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清除卫生死角、整治脏乱差为重点,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坚决切断疫情传播途径。要加大对车站、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卫生整治和防疫性消毒力度。强化农贸市场管理和环境治理, 杜绝野生动物非法售卖和食用,扎实开展病媒生物消杀工作,全面清理孳生地。要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加强医废垃圾存放、运输和处理,强化城市“三无”小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人居环境的卫生整治。要形成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制度,保持单位内部及周边环境干净整洁。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讲卫生、除陋习,引导群众规范自身行为,养成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五、严惩�h疫违法犯罪,为疫情防控提供法治保障
       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对哄抬物价、恶意囤积等行为要严厉打击和处理。公安机关要对不服从疫情防控有关决议、决定或者不配合调查、检测、留观、隔离等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依法给予处置处罚。司法机关要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惩处妨害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诈骗、聚众哄抢、造谣传谣、破坏交通设施、非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监察机关要加强对监察对象在疫情防控中履职尽责、秉公用权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失职渎职、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及贪污、侵占、挪用防疫物资等违纪违法行为从严从重查处问责。
       六、各级人大要积极作为,努力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做贡献
      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大主席团要按照党委的统一部署,敢于担当,勇于负责, 积极作为,履职尽责,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大力支持,依法开展督促检查。各级人大代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带头推动项目复工建设,带头参加企业生产经营,带头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带头打好“三大攻坚战”,带头搞好各项工作,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在本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施行,疫情防控工作结束时终止。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出席人员名单
 
 
出席人员 李安顺 李怀国 李述勇 李雪红
任 :王建勋 杨少敏 杨国谦
副主任 :宋万轩 肖群兰 张建峰 张朝红 张秀丽 张欣照 张根星
吕均平 韩迎春 陈天栋 武跃峰 赵节跃
秘书长 :任晓云 赵瑞平 胡家群 段建民 侯乐见
员 :王云波 史艳婷 侯建光 常万勇 常天朝 崔飞飞
白拴鱼 朱振华 刘正午 梁洪有
 
作者:三门峡人大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