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县(市)区人大 >湖滨
善抓机遇谋发展 建设美丽新会兴
发布日期:2013-04-26 信息来源:三门峡人大网

 

  四月的会兴古镇,春和景明,春意盎然。走进会兴街道的乡间田野,到处春潮萌动:农村文化广场上健身的大姑娘小媳妇舞姿曼妙;新兴至槐树洼工业园区内在建项目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工地上各种机械忙碌有序;特色农业基地内菜鲜、畜壮、鱼肥、花艳,装扮出一幅幅春之画卷。

  抓机遇催生新思考

  昔日渡口要津、交通咽喉的会兴发展怎么样?新形势下会兴怎样实现新发展?人们关注、探寻的目光里充满期待。对此,会兴街道历届班子不懈探求,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工业在艰难中起步并快速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优势,三产服务业渐成主导产业,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群众幸福感指数明显提高。

  湖滨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会兴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文祥介绍,特殊的黄河地缘地貌、数万亩沿黄滩涂沟岔、初具规模的城郊特色产业、城市的刚性需求以及近郊优势带来的各方面有利条件,都是会兴再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基础。市委、市政府坚定实施“四大一高”发展战略,湖滨区委、区政府科学实施“三大战略”、着力打造“四大经济板块”以及市、区两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持续加快,都为会兴明晰了创新发展的方向,争得了政策、项目等方面的支持。

  “这是会兴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旦失去,会兴将会更加边缘化,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会兴广大干群对机遇的认识空前一致。2012年是会兴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全面审视,立体思考,研究确定“三产主导、工业推动、特色农业支撑”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区块布局、带状发展、点式突破”的发展路径,明确“两园、三区、四带、五基地”的工作目标,翻开会兴快速发展新的一页。

  ——围绕沿黄公路、黄河滩涂和黄河公园,建设沿黄休闲旅游产业园、东马坡白天鹅观赏区和上村会兴综合文化旅游观光区。积极融入“大黄河游”,依托周边旅游景区景点和王官2000亩湿地水禽栖息地恢复工程建设,综合开发沿黄公路两侧沟壑台地和沿黄滩涂,发展近郊周末假日经济和特色种植、养殖。重点做好精品葡萄、井水蔬菜观赏采摘,“黄河鱼”品牌培育,东坡天鹅岛综合生态产业园开发和新兴、王官等沿黄各村农家乐升级改造以及山地运动等项目,发展旅游经济,把沿黄产业带建成牵动会兴新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建房优质葡萄、东坡无公害井水蔬菜、槐树洼家畜养殖、王官黄河水产养殖等基地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

  ——围绕沿黄公路至314省道连接线,高水平打造新兴槐树洼工业园区。该园区是湖滨工业园区的重要片区,已纳入全区总体规划。在做好工业园区已建成项目管理和在建项目、新建项目服务协调工作的同时,着力引进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纺织加工、电器制造、精深加工等工业项目,在沿黄公路至314省道连接线周边建设湖滨区重要的工业项目集聚区。目前已入驻上规模工业项目10个,正在洽谈前期项目5个。

  ——围绕上村农贸市场、北环路,建设会兴上村综合农贸商贸区和社区服务业基地。市商务中心区和湖滨特色商业区建设强力推进,与之毗邻的会兴上村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优势和新的机遇,依托北环路打造城市北郊农产品运输和商贸流通快速通道,着力发展以专业市场、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综合文化观光旅游和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区域性综合经济体。目前,肉类批发、专业菜品干货和花草鱼虫等大型专业市场项目都在积极洽谈,商贸旅游服务、就业创业培训以及家政、养老等服务业积极推进。

  “塑民风”助力快发展

  去年以来,该街道在尊师尚学育民风、移风易俗带民风、科技培训促民风以及长效机制塑民风等方面积极探索,以科学精神、创业精神、博爱精神为核心的“塑民风”活动产生的正效应初步显现。

  尊师重教育民风。据了解,在会兴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普遍好于机关干部。从去年开始,该街道给每位农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50元,并随着街道财力增强而逐年增加;成立大学生联谊会,每年假期邀请大学生座谈、联谊,畅谈家乡发展优势和前景,激励他们奋发有为;设置专项助学、奖学金,每年奖励和资助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家长及优秀学生数十名,尊师重教尚学蔚然成风。

  移风易俗带民风。该街道新兴、槐树洼等村的活动场所、街巷的上百块(面)固定板面、标语装扮的文化墙,图文并茂,贴近生活,成为引领村风民风的重要阵地。农村红白理事协会深得村民信赖,农村的婚丧嫁娶甚至家长里短的麻烦事,红白理事协会都会出面张罗。每年大张旗鼓地评选表彰文明示范户、创业先锋、好婆婆、好媳妇等模范人物,激发农村群众明理诚信、文明和谐的内在动力。广泛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培养农村群众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重视健康的好习惯。

  科技服务促民风。该街道把农村干部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政策理解能力和法律认知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促进文明健康民风的养成。在三门峡中专新兴村教学点,一村民介绍,2011年9月,村里与三门峡中专达成协议,开办三年制中专班,开设家政服务、科学理财、农业科技等课程,把培训学校搬到了家门口。如今,来自郑州、运城、西安、寿光、鄢陵等地的许多致富能手、科技专家都成为会兴农民的座上客,他们忙碌在农家庭院、传经送宝到田间地头。2012年以来,该街道先后有133人通过技能培训成功创业。

  长效机制塑民风。在各村成立了调解“工作室”,培养选拔有调解工作经验的农村干部主持“工作室”工作,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街道成立党员群众服务站,各村建立服务室,公开党组织和党员承诺服务事项,全力为群众提供全面服务。制定加强农村道德教育意见、开设“道德讲堂”实施方案,聘请教师,公开讲课;建立德育教育基地,加强对师生和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完善农村红白理事协会管理制度,支持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去年以来,该街道投资20余万元改造文化大院,建设农家书屋,使更多农民享受书香的熏陶;积极探索健身俱乐部工作模式,经常性开展健身舞、运动比赛等文娱活动,培养农村群众健康上进的生活方式。

  克难题倾力促和谐

  近日,在建设中的黄河公园,工作人员介绍,黄河公园工程涉及会兴群众多、土地多,工程前期和施工过程中,新问题不断出现,一些遗留问题和息访罢诉多年的矛盾纠纷再次集中爆发,协调解决难度可想而知。但会兴街道创新措施,攻坚克难,使一批影响大、代表性强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吕宏伟说,一年多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三个最大化”工作原则和“加大三个力度”“构建一个机制”的工作要求,在规定时间完成3万多平方米建筑设施的丈量拆迁、2500多亩土地确权登记、2000余座坟墓迁移、数十万株苗木清点、数十万立方米填沟土方、300余件疑难问题妥善调解等艰巨任务,保证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会兴街道荣获2012年度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从与街道领导和同志们的交谈中,笔者对他们处理信访问题尤其是重信重访事件的做法有了进一步了解:一是严格落实“三个最大化”原则。该街道多层次、大范围开展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实现群众思想工作最大化;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政策法律框架内群众利益最大化;突出问题现场办公,积极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服务群众工作最大化。二是完善并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从合法性、操作性、实效性、可控性等方面,对重大事项进行风险评估。工作人员列举了黄河公园建设过程中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避重大信访事件发生的例子,使记者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三是完善信访预警机制。建立健全街道、村、组信访预警网络,保证重大事件中信访问题能够早预测、早部署、早介入、早处理。2012年“7·13”特大暴雨冲毁建设中的北环路路基,泥水灌入上村多户群众家中,街道主要负责人深夜第一时间逐户除险、慰问,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避免了上访事件发生。四是创新信访调解机制。创新民调新模式,在上村成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村级民调室——“志刚工作室”,调解效果显著。这一做法已在各村推广。今年以来,许多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不出村就得到解决,减轻了信访压力。五是建立“立体式”接访模式。定期开展大接访活动,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疑难问题。重视“下访”,党政一把手周末进村入户了解情况、定期约谈信访对象已成为一种习惯,最终使东坡村蔬菜基地机井维修等多起信访“老大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六是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实行台账式动态管理,建立“不稳定因素台账”“特殊人群台账”“涉法涉诉台账”等,实行“定案、定人、定时、定奖惩、保稳定”的四定一保责任制,督促信访突出问题化解。

  建组织引领兴产业

  在产业发展方面,该街道按照“协会牵头、政府扶持、个人投资、典型示范”的工作模式,支持成立农村产业组织,发挥其资源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农村产业由单一型、分散型的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的优势产业转变。

  据刘文祥介绍,去年以来,会兴街道新成立10家农村产业组织,通过资源整合、抱团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民创业的成功率和效益。在产业组织发展的同时,该街道加强产业链上党的建设,在建房优质葡萄、东坡公无害井水蔬菜、安业建筑装饰等农村产业组织组建党支部,使党组织实现全覆盖,构建“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党建服务新模式,辐射带动400余户农民创业、就业。如今,该街道的种植、养殖以及建筑、家政服务、市场营销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行业品牌效应已经显现,农村无业和失地农民创业、就业、置业的信心显著增加。

  发展农村产业组织使不同利益主体的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按市场要求优化组合,实现农村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团化发展,把特色产业培育成优势产业,形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建立农村产业组织并规范管理、发挥作用,刘文祥有独到的见解。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会兴街道乃至湖滨区农村产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取得明显成效。

  去年以来,东坡无公害井水蔬菜基地160名菜农在东坡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下,利用区委、区政府1000万元的“为民工程”帮扶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融资100多万元,扩大基地规模,积极开展蔬菜新品种实验推广、精品蔬菜包装、品牌打造和农超对接,大幅度提高种菜效益。2012年合作社成员收入较上年增长30%以上。

  刘文祥说,党的十八大提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农村经营体系”的要求,这是我们加快发展农村产业组织的责任和动力。下一步,该街道将确立若干个农村产业组织示范项目,在管理、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切实做到办好一个组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经济。

 

作者:三门峡人大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