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县(市)区人大 >湖滨
用“心”化矛盾凭“技”解纠纷
发布日期:2013-04-26 信息来源:三门峡人大网

  听说湖滨区会兴街道上村有一个以调解员的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7月24日上午,好奇的记者来到上村一探究竟。

  走进位于上村文化大院的王志刚调解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柜子上摆放的10余份荣誉证书。一位40多岁的魁梧男子坐在一把旧藤椅上,正在调解一起村民纠纷。

  会兴街道办负责人兰宏林指着那位男子给记者介绍:“他就是王志刚,上村治保、调解主任。他善于调解村民之间的各种矛盾和纠纷,赢得了村民的高度信任,先后被河南省司法厅和湖滨区委、区政府授予‘民间调解能手’‘流动调解先进个人’等10项荣誉称号。”

  王志刚调解工作室是湖滨区乃至三门峡市第一个以个人姓名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上村村两委投资2万余元,为工作室配备了桌椅、电话、电脑等办公设备。

  “以你个人姓名命名,心里有没有压力?”记者问。

  王志刚笑着说:“咋没压力呢?这对我的工作要求更高了,言行举止上也必须更规范了。”稍顿,他又说:“调解工作每个村都有,但调解效果咋样,主要看个人的调解能力,以及调解员用心不用心、真心不真心。只要你用心、真心,一般来说,没有调解不了的纠纷。”    

  上村一姓王的村民对记者说,今年春天,他与亲戚师某因宅基地发生纠纷,经过王志刚的几次调解,最后达成了将宅基地平分的协议。“我们双方都很满意这结果。志刚调解村民的事很公平,是个好人。平时一有啥事,村民都爱找他,或给他打电话,他立马会赶来调解。”这位村民临走时,再次认真地对记者说:“志刚可是个好人,真是个好人!”

  上村位于三门峡市城乡接合部,现有居民1000余户,常住人口及暂住人口6000余人,调解任务重,难度也大。2005年起,王志刚被选为上村网格调委会主任。7年多来,他平均每年调解百余起纠纷,现在有卷可查的就有400余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8.3%,超过了国家司法机关对民间调成率95%的要求。

  王志刚调解的案例,小到空调噪声引起的邻里矛盾、狗咬鸡引发的赔偿问题等,大到几十万元的经济纠纷。调解时间长短不一,短的几小时,长的一年半载。有一次,村里两家高姓村民与一王姓村民因经济合作产生纠纷,三方互不相让。王志刚便一家一家地摸底调查、耐心劝说。等到三方情绪都稳定了,他才召集他们坐到一起慢慢商谈。调解了五六天,跑了好多趟,最终把事情解决了。

  “调解不分白天或晚上,啥时候有事啥时候去。”王志刚说,前不久的一天凌晨两点多,有村民打电话叫他“办事”,当时正下着暴雨,他冒雨赶过去,调解了一起“雨水之争”。

  面对繁琐的纠纷,王志刚坦言:“有时候,我也会因为调解不顺,特别生气,心里也很累。但静心一想,村民信任咱才来找咱,所以再苦再累,也得把村民的难题解决了。”  

  为了搞好调解工作,王志刚处处留心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业余时间,他爱看《小莉帮忙》《爱心调解》等电视节目,为的就是借鉴人家的调解方法与技巧。对一些比较“难缠”的案例,他多采用冷处理或迂回调解的方法,实在解决不了的才向村两委反映,或建议当事人走司法程序。

  担任调解员前,王志刚家里有4台拖拉机、1辆汽车,跑运输或搞建筑,年收入七八万元,而现在他只是个“拿工资”的人。“我7年前刚担任调解员时,工资才200元。从今年开始,工资涨到1120元。”王志刚说,“虽然收入比以前少了很多,但我很知足。”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出力不一定讨好的工作?”记者问。王志刚回答:“村干部和村民们都相信咱,如果不干,良心上过不去。”

  会兴司法所所长阮慧雅告诉记者:“调委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调解员干工作全凭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王志刚在村民中有威望,经验丰富,工作很突出,再加上全区正在推行的网格化创新管理,成立王志刚调解工作室也是水到渠成。”

  记者采访完准备离开时,有两个村民打来电话向王志刚求助。“事儿又来了。”王志刚边说,边准备开始新的调解工作……

作者:三门峡人大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