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多亏人大代表帮我们奔走发声,这下能安心住新房了!”拿到新房钥匙的观音堂镇观音堂村二组村民王小豹难掩激动。
近日,观音堂镇人大主席团主动靠前,依托“代表联络站+议事平台”工作模式,组织各级人大代表下沉一线,通过多方联动、精准施策,成功化解矛盾,将困扰村民十余年的村组集资房分配纠纷这一“硬骨头”,转化为代表履职的“示范案”,切实将代表履职的“纸上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民生实效”。
畅通渠道听民意,从“坐等反映”向“主动问需”的履职转变
今年以来,观音堂镇人大主席团创新履职模式,将“代表联系群众”机制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在全镇推广“代表议事会”制度,让人大代表真正走进村民家门口。此前,观音堂村二组村民因集资房分配问题多次协商无果,在得知“代表议事会”可反映诉求后,村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向镇人大主席团提交了反映问题。接到诉求后,镇人大主席团迅速行动,第一时间组织人大代表联动开发商、村组干部代表、法律顾问及村里的乡贤人士,搭建起“代表主导协商、专业力量支撑、群众全程参与”的专项工作机制。代表们带着问题进村入户,逐户了解每户家庭的集资情况、住房需求及矛盾症结,经多轮调研论证,镇人大主席团将该纠纷列为年度重点督办事项,由主席团直接牵头督办,明确办理时限与责任分工,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不让村民的期待落空。
精准发力解民忧,以“代表联动”促“纠纷化解”的效能提升
矛盾调解期间,人大代表与网格员组成工作组,逐户走访动员涉及群众参与议事,共组织20余场代表议事会,收集300余条意见诉求,精准梳理出“分配资格争议”“协议细则模糊”“历史宅基地遗留问题”三大矛盾焦点。为夯实调解基础,代表们协调相关部门,深入核查合作协议、建房审批等原始资料,厘清房屋权属等关键信息,为化解纠纷筑牢基础。在调解攻坚阶段,镇人大主席团实行“代表包案+多方协商+公开听证”模式,经过8轮面对面协商,结合法律规定和村情实际,达成分配方案,确保各方诉求充分表达、利益平衡有据可依。选房全程由人大代表监督并录像留痕,分配结果公示7天接受群众监督,以“看得见的公平”赢得群众信任,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圆满化解。
长效履职固成效,用“代表担当”拓“治理新局”的持续深化
目前,观音堂村二组的42套集资房顺利完成分配工作,群众期盼的“安居梦”照进了现实。正在装修新家的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天天为房子发愁,现在分到了亮堂的新房,干活都有劲儿了!”看着村民们的生活重回正轨,参与调解的人大代表们也倍感欣慰。观音堂镇人大主席团并未止步于纠纷化解,而是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代表履职与基层矛盾化解深度融合,既推动问题“当下改”,更着力建立“长久立”的机制,通过进一步完善“网格收集-代表梳理-议案建议-跟踪督办-群众评价”的工作闭环,把矛盾化解的关口前移,实现基层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推动基层治理从“事后被动解决”向“源头主动预防”转变。
如今,在观音堂镇,“有问题找代表”已成为村民们的共识,人大代表正成为连接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为基层高效能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民生温度”。(高彦新 杨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