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县(市)区人大 >渑池
渑池县人大:精准监督护航发展 民生福祉持续升温
发布日期:2025-09-09 信息来源:三门峡人大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渑池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发展所需、改革所急、民心所盼,以精准监督破解发展难题,以务实举措回应群众关切,推动人大监督工作与中心大局同频共振、与民生期盼同向发力,让监督“力度”真正转化为民生“温度”。

  围绕中心大局,监督靶向直击发展关键

  渑池县人大常委会紧扣省委“两高四着力”战略部署,围绕市委、县委工作布局,聚焦工业“3+2”产业链群打造、农业“12371”工程及文化旅游“七个一”项目,在服务中心大局中找准定位、精准发力,推动人大监督工作呈现诸多特色亮点,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围绕高质量发展靶向监督。围绕经济平稳运行,持续加强财政预算监管,开展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督,定期听取审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先后3次审查调整县级预算,助力政府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推动审计“上半篇文章”与整改“下半篇文章”有机衔接,制定完善相关制度31项,提升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能和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听取审议全县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推动实现全口径、全覆盖监管,确保国有资产安全规范运行。审议通过《渑池县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以法治手段为基层减负赋能,提升乡镇(街道)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审议通过《渑池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审议稿)》,督促职能部门做好与省市规划衔接,深化重点片区研究,严格规划实施管理,以高水平规划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乡村振兴精准监督。通过构建“调研-整改-提升”闭环机制,重点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督促政府整改落实,确保脱贫成果提质增效。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聚焦农业产业化与基础设施完善开展专项调研,强化人才培育和特色农业升级,加速产业融合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以旅游业转型为突破口,通过视察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创新文旅机制,依托仰韶文化“两个一百周年”契机打造品牌,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多元动能,形成产业联动、生态宜居的乡村发展新态势。

  围绕生态环保跟踪监督。聚力生态文明领域重点问题,通过专项视察调研、听取报告等方式,重点监督环境状况、绿色矿山建设及生态修复进展,督促职能部门深化生态文明理念,落实污染防治攻坚,彻底整改环保督察问题。专题调研聚焦矿山生态修复,实地督导修复进度,同时开展耕地保护、土地卫片执法及森林资源保护专项视察,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以法治手段守护生态安全。逐步形成了法治保障、绿色发展和生态改善的良性循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紧盯民生关切,票决制架起民意连心桥

  民生实事怎么办?代表票决说了算。自2024年起,渑池县人大常委会在县乡两级同步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精准定位政府工作与群众需求的契合点,实现了民意与政府决策的双向奔赴,真正将实事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清单。

  广聚民意,精准“点单”。从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酝酿,到筛选、票决,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其中。每年10月,在媒体、网络上公开向市民征集民生实事,同时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平台,面向人大代表、社会公众常态化征集,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多渠道征集、多层次论证、多领域会审等程序,对项目可行性、必要性、普惠性等进行充分研判、反复审查,优选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落地性强的候选项目提请市委常委会民主决策,最终形成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票决。

  严格票决,公正“定单”。票决过程是保障民生实事体现民意的关键环节。在人代会上,大会主席团将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清单交由代表团进行分团讨论。人大代表结合日常调研、走访、接待选民收集的意见,对项目建设内容、规模、效益等充分发表意见,最后经大会全体代表进行差额票决,票决结果在大会上当场公布,并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人民监督。民生实事项目由人大代表票决,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决策者、受益者,实现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高度融合,真正把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忧之事办好,更加广泛、更多层次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强化监督,高效“验单”。票决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民生实事项目确定后,县人民政府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实施计划,形成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计划书,并将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将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情况监督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分解到相关工委,综合运用专题调研、集中视察等形式对项目实施推进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代表们通过“听、看、问、评”等方式,及时发现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并督促相关部门迅速整改,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真正落地落实、取得实效。同时在人代会上组织全体代表对上一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在网络平台进行公示。创新推出“向人民报告”系列视频,各乡(镇)和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直面镜头,全面“晒”出实事办理进展和成效,主动接受群众评议。视频浏览量达1050万次,收获点赞超11万次。在人大代表的监督下,每一项“民生工程”都成为经得起时间和群众检验的“民心工程”,为渑池县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温暖底色,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急难愁盼,专项监督擦亮幸福底色

  渑池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出发,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推动各类民生问题解决得更有质效,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群众“舌尖安全”。“舌尖上的安全”是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大事。县人大常委会聚焦农村聚餐监管难、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不均衡、社会餐饮服务单位环境脏乱差、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研视察,督促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抓实源头治理和风险防控,扎实推进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及假劣肉制品等专项整治。在人大监督推动下,全县食品安全治理成效显著,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渑池县先后荣获“食品安全示范县”“食品安全先进集体”称号;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作先进典型发言,《河南日报农村版》刊发《渑池县巧管“流动宴席”,值得点赞》,对该县创新“流动宴席”监管、推行“阳光厨房”等做法予以专题报道,食品安全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

  聚焦老年助餐服务,让“暖心饭”暖胃更暖心。针对老年助餐服务中基金保障力度不够、城乡发展不均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专题调研,形成详实报告并提出具体建议,督促政府制定《渑池县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渑池县老年助餐服务管理制度》,从规范建设补助、运营补助、送餐补贴,到明确监管重点、压实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机制,全方位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老年食堂18个、老年助餐点6个、老年餐桌1个,累计服务老年人10000余人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暖心饭”“放心饭”。7月19日,渑池县在全省公办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工作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养老服务工作的“渑池经验”获得全省认可。

  破解就业难题,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就业难问题,县人大常委会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针对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出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群体和创业主体的支持力度等意见建议,精准把脉问题症结,靶向开出破题良方。在县人大的持续监督和县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30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36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同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37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739人,就业结构持续优化,重点群体就业得到有效保障,就业质量稳步提升,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从中心工作到民生小事,从宏观监督到具体问题,渑池县人大常委会以精准监督践行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为谱写渑池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着人大智慧和力量。(张彩云  杜卫萍)

作者:杜卫萍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