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爷,肉炖得烂,您多吃点!”“张婶,西红柿刚摘的,新鲜!”灵宝市苏村乡孙家沟村乡村大食堂里饭香扑鼻。五十余位老人围坐就餐,话家常展笑颜。这热乎乎的饭菜,暖了曾是省级贫困村的老人们的心。
孙家沟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吃饭难”成突出民生问题。“在家一顿饭常凑合,营养跟不上。”王奶奶的烦恼道出普遍困境。群众所盼即行动号令。乡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高晓刚,市人大代表、村委委员高倍倍等扛起责任,将其列为重点民生议题。多次走访调研后,他们召集会议商议,“建乡村大食堂”方案最终获村民一致支持。
代表们的倡议点燃全村热情。为筹建设资金,高晓刚、高倍倍带头捐款。“代表办实事,咱得搭把手,老人好,在外才安心。”村民高艳强的话获响应。短短三天,125户村民(全村193户)及在外务工者踊跃捐款5.12万元。两委班子统筹协调,人大代表全程跟进。高晓刚主抓改造闲置房,高倍倍负责厨具采购及经费公示,确保透明高效。党员义务投劳,乡政府支持协调,人大代表每日督促进度。
2025年8月,食堂正式投用,日供三餐。运行机制颇具巧思,有劳力老人可通过村务劳动(如种养、环卫)赚积分免费就餐;80岁以上及孤寡、特困老人直接免费。代表还推动设立“孝亲开放日”,鼓励年轻人农闲或节假日来帮厨、陪伴老人,尊老传统在烟火气中传承。“温馨之家”牌匾旁,“人大代表联系点”标识醒目。“吃得好,有事还能跟代表说,比家热闹踏实!”老人们感触深。这里不仅是解决“吃饭难”的暖心驿站,更是代表听民意、解民忧的履职前沿。
傍晚时分,食堂灯火映亮老人笑脸。这缕微光,照暖山村,也映照出党建引领、人大赋能下乡村治理的温度与力量。“治理核心是服务群众,”乡党委书记马晓科表示,“党建筑合力,代表办实事,群众方得实惠。我们将推广此经验,让惠民举措遍地开花。”(文/图 姚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