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大建设 >调查研究
关于三门峡市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4-10-16 信息来源:三门峡人大网

  关于三门峡市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
  
  7月2日至3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朝红带领调研组,深入湖滨区、陕县、义马、渑池等地,调研我市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三门峡康裕养殖有限公司、天盛农牧公司,位于陕县西张村镇的天顺公司、张茅乡的河南天谷农业有限公司和西李村乡的年出栏50万头雏鹰黑猪养殖产业化项目基地,位于义马市的新大牧业一期、三期项目现场和大程山农林公司,位于渑池县的郑兴牧业公司、骏雄养殖公司等,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结束后,又专门召开了由市畜牧局、各县(市、区)畜牧局主要负责人和部分畜牧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进一步听取意见,了解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畜牧业是我市农业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将畜牧业作为农村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扶持、重点发展,发展思路明确,大力开展畜牧业招商引资,积极争取畜牧业发展支持资金,不断加大对畜牧企业的服务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畜牧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张,特色畜牧业的优势更加突出,全市畜牧业呈现出逐年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主要表现为:
  (一)畜牧业总量不断扩张,发展态势保持稳定。“十二五”期间,全市畜牧业产值从2009年的22.6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8.4亿元,年均递增14.2%。2013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07万吨、5.13万吨和4.25万吨,比2012年分别增长8.7%、1.5%和0.5%;与2009年相比,增幅分别为33.4%、9.2%、23.2%;其中,肉类产量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以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9和5.5个百分点的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目前生猪价格止跌回升,养殖效益好转;鸡蛋价格稳中有升,牛羊肉价格持续在高价位运行,蛋鸡、肉牛、奶牛、肉羊养殖效益良好,养殖场户生产积极性较高,全市畜牧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二)规模养殖不断扩大,示范创建进展顺利。市政府制定了畜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计划到2015年全市畜牧产业产值总规模达到184亿元,2017年达到219亿元,2020年达到268亿元。截止目前,全市已培育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26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个,省级龙头企业7个,市级龙头企业17个。创建国家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9个,全市不同规模养殖场7347个,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建大中型规模养殖场9个:万只以上蛋鸡场1个,万头以上规模猪场1个,千只以上羊场4个,300头以上奶牛场1个,500头以上肉牛场1个,千头以上驴场1个。
  (三)防疫体系日益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明显。近年来,在动物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全市畜牧系统认真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完成了免疫、监测和检疫监管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动物疫情形势保持平稳,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达到了预期的防控效果。认真落实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督及补贴政策,部分县(市、区)开展了育肥猪保险试点工作。完善与卫生、公安等部门的联防联控机制,布病等人畜共患和畜禽常见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稳步推进。
  (四)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有效。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完善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专项整治,持续强化执法监管,强化督查暗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2013年,全市共监测抽检各类样品近3万份,其中“瘦肉精”抽检合格率和生鲜乳违禁物质监测合格率均达到100%;检疫动物197.3万头(只),检疫动物产品1.44万吨,检疫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病死猪2.05万头,杜绝了染疫、有害以及其它不合格动物产品上市,保证了广大居民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
  (五)注重畜牧兽医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注重对科技服务能力、质量安全监测能力、综合执法能力等畜牧兽医综合能力的建设。2010年以来,全市推广使用肉牛冻精8万支、奶牛良种冻精6万支,改良肉牛6万头、奶牛3万头。卢氏黑猪资源调查和卢氏鸡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实现新突破,《卢氏鸡资源保护及产业化开发研究》课题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2013年市畜牧局新成立了市草原监理中心和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两个事业单位,完善了草业发展和畜牧技术推广相关职能。完成了第一批71.6万元实验室基础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初步具备开展简单检测业务的能力,此外,争取亚行贷款资金235万元,用于仪器设备购置及实验室装修。市畜牧局与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签订了《关于互派联络员、打假执法协作工作的协议》,初步建立起联合打击制售假劣畜产品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建立执法监督责任承包制。对全市521个监管对象进行责任划分,实行监管责任公示牌制度,量化监管责任。
  二、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融资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基层普遍反映,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少资金,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缺流动资金,养殖户缺小额贷款,技术推广部门缺技术推广资金。在畜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成长的早中期,由于原始资本积累不足,缺乏畜牧业发展的自有资金,其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来解决,而担保又是银行控制贷款风险的主要手段。在办理抵押担保手续时,对抵押品的严格要求和繁琐的评估手续,以及时间上的耽误,过多的门槛等,都令这些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望而却步。担保难是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继而影响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二)畜牧用地没有纳入土地整体规划。有的地方对发展现代畜牧业认识不足,畜牧用地没有纳入土地整体规划,畜牧养殖用地缺乏规划,用地受限制,养殖户选地用地盲目性大,有的甚至建在群众生活区,有的出现畜禽场混建,畜禽污物随意排放,畜牧业生产安全隐患严重。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一是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特别是乡镇一级情况更加严重,大部分乡镇兽医站只有1人办公,有的甚至无办公场所,以至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无保障。二是监管队伍存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年龄老化,知识层次偏低、专业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市畜牧局的机构设置不利于履行工作职责。据了解,全省各地都十分重视畜牧业发展,除三门峡市外,我省其他17个省辖市畜牧局均为市政府组成部门,三门峡市畜牧局属政府部门管理机构。今年2月,在全省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谢伏瞻省长指出“市县两级政府不再设立部门管理机构”,我市畜牧局这种设置,既不符合省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精神,又不利于履行工作职责。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监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办事处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理顺职能、充实人员,增添执法监督器材。建立健全产地检疫网络、规范动物屠宰检疫、实施动物定点屠宰及集中检疫试点、强化市场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和动物诊疗机构、饲料、兽医经营企业的依法管理,逐步规范管理机制。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引进畜牧人才,有计划地引进畜牧兽医专业高端人才和院校毕业生,优化队伍知识、年龄、专业结构,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二)拓宽金融支农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坚持农业银行为农服务的方向,增设农村网点,稳定和发展农村服务网络;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畜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职能作用;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范围。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三)创新畜牧业贷款担保方式,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一是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市级畜牧业投资担保公司,由市财政局出资,并吸纳社会资金,为我市畜牧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解决畜牧企业贷款难问题。二是建立畜牧业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和鼓励畜牧业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解决企业在现实发展中的资金需求。
  (四)积极为畜牧产业上“保险”,增强畜牧产业抗风险能力。鼓励保险公司推出适合我市畜牧业发展的一系列险种,提高畜牧企业和广大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强农惠民作用。政府可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补贴畜牧企业及养殖户的畜牧保险。
  (五)调整畜牧业用地规划,满足畜牧业发展用地需求。按照省政府出台的《河南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根据我市农业整体规划及畜牧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用地规划,要真正做到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为我市畜牧业发展留足用地空间。
  
作者:三门峡人大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