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大建设 >调查研究
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3-11-13 信息来源:三门峡人大网

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调研报告
 
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13年4月12日)
                      
   根据市委书记杨树平同志的指示,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的基本现状
    1956年—1957年和2001年为配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城市建设,由国家黄河水库考古队和省文研所对庙底沟文化遗址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仰韶和龙山时期聚落护围壕沟、房基、灰坑、墓葬、陶窑等多种历史文化遗存;出土了以盆、罐、尖底瓶、鼎等日常生活典型器物1万余件(省文物局修复305件);文物以彩绘陶器居多,纹饰有花瓣纹、涡纹、三角涡纹、蛙纹等。这些文物充分证明:庙底沟文化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由仰韶文化向早期龙山文化过渡的历史文化遗存,主要成果:解决了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的文化特征及承接关系问题,下部文化层被考古界命名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上部的史前层由于其学术价值重大,被命名为庙底沟二期文化。1963年6月,该遗址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位于市区青龙涧河南岸二层台地上,地形平阔规整,四至界线分明,东至火烧羊沟东崖,西至庙底沟西崖,南至老310国道以南,北至陕州大道以北,东西长650米,南北宽560米,面积约为36万平方米,其绝对年代距今6000年至4000年,文化遗存厚1.5—3.5米。
    二、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的价值、地位和意义
    (一)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的价值巨大
    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我国50年代末60年代初考古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有着不可估量的“三个第一”。
    第一次把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文化完整地承接了起来,有力地驳斥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中国人种西来说”的论断,结束了国际学术界关于“中国人种西来说”的争论。
    第一次证明了三门峡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是史前时期中华民族活动的核心区域、巅峰期,其渊源地位尊贵崇高,不可动摇,无可替代。
    第一次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传承有序,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因此,庙底沟遗址不仅是研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资料,而且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序列的实物例证。
    (二)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的地位尊崇
    庙底沟遗址属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期的特殊遗存,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东与仰韶村遗址,西与北阳平铸鼎塬遗址群,形成了我市整体的史前文化突出坐标,确立了三门峡在我国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研究方面的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先生曾经说过:“在多元一体,‘满天星斗’的中华文明中,以三门峡庙底沟遗址命名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是‘满天星斗’中最为耀眼的恒星。它是华夏文化的‘母体文化’,或曰‘主体文化’。他还说:“庙底沟文化时期,也许正经历着华夏历史上的一次文化大融合,探索中华文明之源,最直接的起点是庙底沟文化,最早的中国是从三门峡走出的。”
    (三)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的意义重大
    第一,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是对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符号和载体的重构再现。新石器时代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阶段,庙底沟文化遗址又是仰韶文化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出土的各类彩陶,将仰韶文化的彩陶文化推动到最高潮。庙底沟文化陶器、石器制作的成熟与规范,以写实为主的陶器纹饰、各类大小方形和圆形房基及其高精的建筑水平,各类大小规格不一和随葬品优劣不同的墓葬,证明了它是一种仰韶文化发展到高峰期的文化。因此,保护和开发庙底沟文化遗址,可以有效地整合文化、艺术、考古、建筑等文化资源,形成与其相匹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实物载体,成为确定三门峡是“城市之源,文化之根,中国史前之中国”的无价名片。
    第二,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是对国家文物局提倡大遗址保护模式的重要实践。目前,大遗址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热点,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家文物局已经指导编制完成了50处古遗址和36处重点大遗址保护规划纲要,庙底沟文化遗址保护规划也在其中。随着庙底沟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大力推进,必将成为城市中最具魅力的地方、最受欢迎的公园和最具品位的文化空间。
    第三,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是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价值的显著标志。一个城市的历史遗存代表了该城市的价值和文明的价值。正因为有了庙底沟这样的遗址,三门峡这个城市才有了极为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多元的文化含量和悠久的文明气息。三门峡正处于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城市的关键时期,保护和开发庙底沟文化遗址作为中华悠久历史的象征,以鲜明的人文内涵,必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三门峡的城市内涵、城市品位、城市价值。
    第四,庙底沟文化遗址是改善民生的新动力。庙底沟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是一项浩大工程,随着不断地推进和完善,必将形成文化旅游区、商贸服务区、商务核心区、改造示范区、中央居住区和全世界华人祭拜、朝圣的重要格局,由此带动房地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快速发展,必将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为老百姓提供享受历史文化的空间和载体,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观光的胜地,使广大市民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享受现代城市生活,幸福指数必将有一个较大提升。
    三、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作为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我国史前考古史上的价值巨大、地位尊崇、意义重大,但随着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矛盾的日益突出,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一)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现状堪忧
    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位于青龙涧河南岸,处于新老城区的交汇地带,东、西、南部被新规划的三门峡商务中心区包围,由原来的城郊野外,变为城市中心地带。再加上庙底沟文化遗址周边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一些单位和房地产开发商都想在遗址毗邻地区征用土地,有的甚至想在遗址区设法控制地源和大规模开发。另外,商务中心区新建筑的风格风貌,异彩纷呈,新街道、新道路的冠名政出多门等,都对遗址的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环境恶劣
    庙底沟文化遗址随着城市的发展,所在地的村落整体搬迁,已经被城市发展裹挟其中,但遗址区用地性质没有解决,土地仍在农民手中。目前,遗址区正在成为附近一些建筑工地的垃圾场,正在成为一些小商小贩的商品仓库集聚区,正在成为一些小型养殖企业的工场区,可以说是鸡飞狗吠,垃圾遍地,污水泄流,嗅气熏天,不堪耳目,环境十分恶劣。长此以往,庙底沟文化遗址将会受到无法估量的损失,亏对我们的先祖先宗。
    (三)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推介不够
    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发现早,价值高,面积广,意义重大,但迟迟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源源落后于山西省的半坡遗址,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宣传不力、推介不够,可以说“无价宝藏人未知,墙内开花墙外香。”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的宣传报道在我们的媒体上和其他社会媒体比较少,媒体的级别比较低,而且负面的报道比较多。截止目前,三门峡还没有对庙底沟文化遗址召开专题座谈会、研讨会,还没有专门到省内、外进行大力度宣传、大范围推介等。相反的是国内外的考古专家非常关注,一些大家、名家多次到该遗址进行察看、研讨、文物鉴赏等,国家文物局网站、中国遗产研究院网站都对该遗址进行多次大范围的宣传报道;英文出版社出版了英国专家“中国新石器考古学的里程碑《庙底沟与三里桥》”一书。也就是说除了历史、考古、艺术等专业人员知道在河南三门峡的黄河岸边有个庙底沟古文化遗址外,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三门峡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身边这一令人骄傲自豪的文化遗产。另外,由于受观念、经费投入和专业操作水准等因素的影响制约,宣传推介一直处于十分被动和落后的状态,宣传单调、形式单一、手段落后,促销活动平淡,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形成氛围。
    四、意见和建议
    (一)尽快定位定性
    1、名称定位:建议名称定位为 “三门峡庙底沟文化国家遗址公园”(请有关部门论证)。定位于三门峡庙底沟文化国家遗址公园,它的内涵具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属性,不仅有利于抓住国家、省有关方面支持的大好机遇,而且有利于文化“塑心”、“塑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文化形象。同时,申报“国”字号工程,层次高、名气大,有利于提升三门峡的品牌效应。
    2、范围定位:建议将我市原规划的36万平方米扩大到64万平方米,以利于更大空间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二)尽快成立机构,落实国家《文物法》“四有”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的有关精神,庙底沟文化遗址的保护有必要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加强保护与管理。建议成立三门峡庙底沟文化国家遗址公园指挥部,组成人员应包括四大班子领导同志,湖滨区、开发区、文化、财政、住建、规划、商务中心区等有关部门为成员,联手对遗址区厂矿、居民和一些养殖企业进行全面彻底地治理,有效控制新的侵占或变相侵占现象,全方位、大力度开展保护和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三)尽快变更遗址范围内的土地性质
    由于庙底沟文化遗址用地性质没有解决,土地还在农民手中,给遗址的保护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困难,建议尽快将农民承包土地征用,变更为文物保护性公益用地,给保护和开发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尽快立项和规划、设计方案、上报审批
    当前,庙底沟文化遗址保护和开发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期,一方面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暨启动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的通知》,鼓励、支持地方依法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另一方面今年国家文物局将要开展第二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立项工作,五月底为申报截止日,我市千万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建议市政府要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感和时间的紧迫感,多头并进,做好申报工作,力争“赶上这班车”,早日得到国家的批复。
    (五)尽快加强宣传,营造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的良好氛围
    为了让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成为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顶礼膜拜的圣地,必须尽快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推介力度。市政府要根据该遗址的有关情况,一是编辑印刷书籍、标语、广告,排练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举办一些图片、摄影、书画展览;二是在各大媒体开辟专栏,举办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等;三是在三门峡市城区和各县、(市)区的商业中心区、街道路口电子屏、文化广场等重要地带摆设大型展板、张贴大型喷绘、播放宣传片,多方面、全方位进行宣传报道;四是利用“全国文化遗产日”、“ 河南文化遗产日”、“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等,掀起宣传热潮;五是有关部门要邀请权威专家到三门峡进行专题演讲,利用重大节日、重点时期到省内外、国内外进行宣讲,扩大宣传,达到使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从而提高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在国内外、省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力,为建设文化强市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作者:三门峡人大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