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大建设 >调查研究
关于加快推进“大通关”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3-05-02 信息来源:三门峡人大网

关于加快推进“大通关”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2年10月25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大通关调研组

“大通关”项目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市情准确把握、抓住机遇、果断决策的结果,是“四大一高”战略的首要任务,是“四大一高”战略的核心点;是我市打开“大开放”之门,找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助推三门峡加快跨越发展的金钥匙;是奠定我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地位,打造中原经济区和金三角地区战略高地的重要标志和技术支撑。为了推进“大通关”项目建设,使我市早日建成流动的“国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10月9日至10日,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统一安排,由常委会副主任肖群兰率调研组对我市大通关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察看大通关项目建设进展、设备配制运行等情况,详细询问了在项目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听、看、问、座谈等形式,了解掌握了我市大通关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摸清了存在的问题。调研组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了专题分析、讨论、研究和梳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一)周密安排。9月下旬,向市政府发出了关于大通关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要求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组织好这次调研工作,并成立了由部分常委会委员和部分市人大代表6人组成的调研组,常委会副主任肖群兰担任组长。
(二)听取汇报。在三门峡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集中听取了市大通关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就全市大通关建设整体情况的汇报,个别听取了市检验检疫局工作运行、三门峡海关筹建及建设进度、国家铝质检中心筹建情况、产业集聚区大通关项目建设情况,以及建设单位就有关大通关项目投资建设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
(三)实地察看。调研组分别察看了三门峡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三门峡海关物流中心、缘份果业有限公司、宁波威乐金属制品公司、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鹤立果业有限公司的运行和生产情况及大通关建设所带来的出口经济效益,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广泛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大通关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抢占对外开放制高点,建成“国字号”通关机构。大通关三大机构的建设,从筹划、申请、获批到动工建设,演绎了“三门峡速度”,大通关建设的加速度,使我市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投资力度、建设速度、精品高度,引领了三门峡成长的新方向。
一是国家铝中心项目。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一个集检测、科研、仲裁和标准制定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检测机构,并将承担全国铝及铝制品质量的监督检验、质量纠纷仲裁检验等任务,同时负责制定质量标准,为我省乃至全国的铝及铝制品质量提供技术保障。项目于2009年5月开始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同年8月得到批复,并要求我市要在18个月内完成筹建任务。项目批复后,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纳入了2011年全市十件实事之一。2010年2月25日开工建设,2011年9月完成了实验楼及专家公寓楼主体及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并投巨资购买一批高端检测设备,基本具备了运作条件。目前初步承检7大类产品(矿石类,铝化工产品类,铝及铝合金锭类,铝粉类,铝箔类,铝板、带、棒、型材类,铝合金其他产品),拟定检测78种产品181个参数的检验能力(非金属矿石、化工产品、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铝及铝合金物理性能)。
二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项目。2011年3月,项目得到中编办批复,同年5月投入运行。在2010年9月之前,我市的主要出口商品是浓缩果汁,只有少量的鲜苹果以及其他小批量商品。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立之后,想方设法畅通渠道,扩大出口。今年以来,全市出口各类货物835批1363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9%和19.4%。其中浓缩果汁出口300批次,同比增长10.3%,货值5215万美元;罐头类出口133批次,货值865万美元;鲜果出口238批次,同比增长18.4%,货值742万美元;食用菌首次出口到马来西亚,货值83.64万美元;骏通汽车出口67批次,同比增长52.3%,与2011年同期相比,出口数量和货值均翻番增长。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的自卸车辆实现出口专用车辆986辆,货值4660多万美元,成为河南省最大的专用汽车出口企业,跃居全省第二。
三是三门峡海关项目。我市于2009年6月中旬正式向省政府申报建设三门峡海关,9月,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设立三门峡海关的请示》;2010年3月,郑州海关向海关总署递交了《郑州海关关于下设三门峡海关有关情况的报告》,由于申报程序变化,2011年1月13日海关和省政府联合行文上报中编办,2011年3月7日,中编办以36号文批复设立三门峡海关,规格为正处级,隶属郑州海关,核定行政编制25人。海关大厦于2011年8月动工;2012年1月15日主体封顶。目前正在进行楼内装饰装修工程及配套安装工程。与其配套的三门峡海关监管场所目前已经完成规划,预计三门峡海关能够在年内建成开关。
(二)大通关构筑了对外开放新高地。“大通关”机制直接促进了全市进出口贸易的大提速,全市外贸出口备案登记企业,去年新增70家,达到386家,产品出口范围扩大到世界六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同比增长55.9%、居全省第五。“大通关”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发挥明显,一批大企业、大财团纷纷到三门峡投资增资。去年全市新签外商投资企业16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31亿美元、增长58.5%,绝对值居全省第三位。
(三)大通关为承接产业转移搭建了新平台。我市是黄河金三角地区首家设立海关的城市。随着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综合示范区获批,我市还成为全国唯一的两个国家级经济区叠加的城市。“大通关”机制的建立,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坚实基础。凭着“大通关”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上的优势,以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着力承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承接铝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轻工、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取得明显效果。列入今年传统产业高端化的铝及铝制品精深加工重点项目多大9个,投资累计达290亿元。
(四)大通关推动了大开放。今年第18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全国中小城市发展研究会的年会和峰会、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相继在三门峡举行,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落户我市,即将在我市持续举办,这些大型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三门峡的知名度,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国铝中心三大“大通关”重点项目的建成,已成为我市大开放的标志性建筑和改革开放的象征,在提升城市美誉度、感召力,地区影响力、区域竞争力,促进招商引资,扩大进出口贸易,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规范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通关建设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新优势,营造了好环境,大大增加了对外招商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使我市成为产业投资的“福地”、投资者向往的“乐土”。
三、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保障不及时。市财政在困难的情况下资金保障了大通关重点项目的建设,但建设过程中因追加和不可预计的因素,个别项目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资金投入仍然缺乏,或保障不及时、不到位,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和相关作用的更大发挥。
(二)高端技术人才匮乏。从三大机构的管理体制来看,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隶属关系均为直属管理,人员、技术力量有限,工作开展有待进一步拓展。而国家铝中心目前缺编制,无人员,招聘高端技术人员又受到政策和经费制约,影响了下步高质量、高标准地开展检验及研发工作。检验条件需进一步完善,检验资质需尽快取得,早日开展业务。
(三)发展环境与协调机制还不够通畅。还没有完全形成优质、高效的整体通关环境和协调机制。特别是在通关服务的业务开展上,还处于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和融合。
(四)后续项目建设不配套,规划不到位。三大机构有关配套设施缺乏整体规划,建设力度不足。
四、意见和建议
(一)尽快发挥建成项目作用。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调整,三门峡迎来的机遇和面临的优势不断凸显,必须要发挥好大通关机制的战略作用。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国家铝及铝制品检验中心筹建任务完成后验收工作的有关要求,验收时将对政府承诺情况和产权状况进行确认。为确保国家铝及铝制品检验中心今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认监委的三合一认证评审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验收,需要市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办理土地划拨、规划、施工许可等相关手续,尽快完成实验楼、专家公寓楼等资产的整体移交。同时需要市政府尽快解决国铝中心基本改造、设备调试、测试、认证评审和启用开办基本运行费,并将相关经费并列入明年度财政预算,保障正常运行。针对国铝中心目前专业技术人才稀缺的问题,提请政府在人才招聘上出台灵活多样的优惠政策,吸引铝行业的专家到国铝中心工作,让国家铝中心尽早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加快通关体系建设。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是制约大通关建设的最大障碍。体制机制构建好了,也是发展的新优势。要着眼于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着力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大通关机制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国家铝及铝制品监督检测中心职能作用,加快海关、铝国家中心、国家黄金及贵金属制品质检中心、进出口检验检疫局重点实验室、三门峡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等后续项目的申报建设。建立大通关服务机制,推动与郑州海关、洛阳海关、郑州铁路集装箱口岸及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等沿海、沿边港口口岸的战略联合,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设立三门峡陆路二类口岸。
(三)加大协调力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推进大通关机制建设的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用创新精神去破解难题。要充分发挥大通关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项目运作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问题,各通关单位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努力营造通关大环境,使大通关运营更加顺畅。
(四)加快人才培养。事业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处处都需要优秀人才大显身手,建功立业。要强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引进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操作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大通关建设后续工作需要,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市提供人才保障。当前最急需地就是要引起一批能在我市“大通关”建设以及其他“四大一高”项目建设发挥作用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尽快地投入到“四大一高”建设实践中。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新的优惠政策,支持大通关建设,吸引大批人才到峡做贡献。
(五)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把推进大通关机制建设的重大意义、重要任务、工作措施,推广、普及到全市人民群众中,把这一战略决策变为广大群众的行动,坚定全市人民推进大通关机制建设的信念。大力宣传大通关建设在引领经济转型、“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为三门峡打造成为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经济发展较快的名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者:三门峡人大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