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县(市)区人大 >卢氏
义务充当“医导” 廿载寒暑不辍[图]
发布日期:2013-04-27 信息来源:三门峡人大网

  20年来,他先后300余次义务前往西安为乡亲做“医导”。一年365天,他200多天都呆在西安。有时遇到乡亲做手术,他一服侍就是一个多月;遇到乡亲经济困难,他还慷慨拿出积蓄垫付医疗费。他说:“任何事都比不上人命关天。”

  20年真情不变

  义务“医导”300余次

  

  在卢氏县官道口镇,提起庄科村瓦后组的李殿芳老人,几乎无人不知。从1992年开始,他义务带患病的乡亲到西安西京医院或唐都医院看病。不管是谁找上门,不管家里的农活有多忙,只要乡亲有需求,他说走就走。

  近日,记者慕名找到李殿芳家,得知邻村一位不相识的乡亲早上刚与他约好,几天后要到唐都医院看病。而几天后刚好是麦收时节,记者问他收麦怎么办?72岁的李殿芳不假思索地回答:“让老伴收吧,任何事都比不上人命关天!”其实,当时李殿芳刚刚从西安回来才三四天。本村一村民患脑疾,李殿芳带他到唐都医院做手术。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李殿芳在医院一待就是8天,直到患者顺利做完手术他才回家。

  “他心里装的总是别人。他这是在做好事,我忙就忙些吧。”对于李殿芳这样的决定,老伴王玉兰似乎早已习以为常。李殿芳不在家时,伺弄鸡狗牛羊和地里的农活都压在她一人身上。

  12年前,李殿芳从卢氏县官道口信用联社退休。早在1992年,他的同事遭遇交通事故在西京医院和唐都医院住院,李殿芳在医院照顾了一个多月,对这两家医院的环境和医生渐渐熟悉起来。从那时起,有村民到这两家医院看病,李殿芳就主动当“医导”。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找上门来让他当“医导”的人越来越多,不光本村村民、邻村乡亲,就连洛宁和灵宝的人也托亲戚朋友找上门来。据李殿芳粗略估计,找他当“医导”到西安看病的乡亲有300人(次)以上。

  

  免费做陪护

  有时还垫付医疗费

  

  从卢氏小山村去一趟西安不容易,先要坐半小时车到官道口镇,再坐1小时公共汽车到灵宝火车站,然后坐3小时的火车到西安,最后乘坐西安市内的公交车到达医院。单程前前后后加起来需要5小时左右。

  一年365天,李殿芳有200多天都呆在西安。

  每次到达西安的医院,熟门熟路的李殿芳就带着病人挂号、找医生、做各项检查、办住院手续。一个月前,官道口镇耿家村一村民到唐都医院看病,他不识字不会填写入院信息表,李殿芳帮忙填写时拿出手机看时间,结果把手机忘在填表的柜台上丢了。该村民过意不去,非要给李殿芳买一部新手机。李殿芳断然拒绝:“看病需要花钱,安心把你的病看好。”

  李殿芳的付出远不止这些。从庄稼地里被人临时叫走去西安已是家常便饭;患者到医院看病需要住院,而照料的家属还没去,他就充当陪床家属,最长一次照料病人40多天;先后有两个春节、数个元宵节,他陪病人在西安的医院里度过;有时坐晚上的火车从西安回卢氏,行至官道口镇没有车了,他就步行3个多小时的夜路回家,实在累得不行了,就在路边打个盹儿……

  庄科村村民韩间亮是个孤儿,他在外出打工期间大脚趾被电击伤后感染,两年时间都没有得到彻底治疗,无法正常行走。李殿芳主动带韩间亮到西安进行手术治疗,不光陪床服侍,还帮其垫付了1万多元的医药费。记者问李殿芳:“不怕韩间亮还不上这笔钱?”“还不还无所谓。他是一个勤快人,帮他把脚治好,等于救了他一辈子。”李殿芳说,“我家里再困难,也比他好一些,我最起码有退休金。”

  其实,李殿芳老两口的生活全靠他这点退休金。因他长期奔波西安,家里没有其他副业,也没有别的收入,他和老伴的生活非常俭朴,现在做饭还要烧柴禾。

  

  善举换来真诚友谊

  “医导”之路仍在继续

  

  因为李殿芳经常在唐都医院出出进进,这所医院的许多医生都和他成了朋友。有医生戏谑:“你简直成我们医院的副教授了。”

  有人对李殿芳的做法不理解,怀疑他之所以如此卖力地帮人,一定是医院给了他回扣等好处。对于这种传言,唐都医院的医生们打趣地说:“我们整天接待病人应接不暇,老李都快把人烦死了,隔几天就会带人来。”

  前些年,李殿芳每次去西安都住在医院附近的一家旅馆里,久而久之,旅馆老板被他热心助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两人成了朋友。1999年,李殿芳突发心脏病到唐都医院做手术,需要医疗费10万元。当时,李殿芳四处筹款还差6万。不得已之下,他向这位旅馆老板借钱,老板二话没说,拿出家里的2万元现金和一张4万元的存折送到了医院。

  李殿芳一心帮助乡亲的善举,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无以回报,每当农忙时节,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聚到李殿芳的庄稼地,争着帮他干活。2010年秋天,李殿芳正要收豆子时被人叫走去西安了。等他一个多月后回来,不光9亩豆全部收回了家,小麦也种上了,都是村民们帮的忙。

  “真是没见过这么好的人。”记者在庄科村采访,村民们都这样评价李殿芳。

  在官道口镇街上,一对中年夫妇听说记者要采访李殿芳,激动地说:“你们终于来了。乡亲们正商量找记者报道李殿芳呢,还想把他的事迹发到网上呢!”

  虽然李殿芳做的是好事,但毕竟岁数大了,经常奔波劳累,儿女们都很心疼。但李殿芳说:“趁着还能跑,就多跑几年。过些年不能跑了,想给乡亲们出点力也使不上劲儿了。”

  采访结束记者准备离开时恰是正午,李殿芳顶着似火的骄阳到庄稼地里拔草,他要在这次去西安之前把地里的草拔完,好给老伴减轻负担……

 

  老李又要去西安了,老伴帮他整理好衣服,嘱咐他早日归来。

作者:三门峡人大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