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县(市)区人大 >灵宝
金城灵宝,转型发展传佳音
发布日期:2013-08-02 信息来源:三门峡人大网

    灵宝市位于豫秦晋三省交界之处,是河南的西大门。汉元鼎3年(公元前114年)设弘农县,隋朝改名桃林县,公元741年,唐玄宗因在函谷关老子古宅掘得“灵符”而赐桃林为灵宝。多年来,灵宝因“名人(老子)、名关(函谷关)、名著(道德经)”而闻名,因黄金、苹果、大枣“三大宝”而享誉海内外。
    灵宝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黄金产量连续24年位居全国县级第二。然而,资源枯竭、制肘经济的现实问题,越来越严峻地摆在了灵宝人民面前。2009年3月,灵宝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由于黄金资源日渐枯竭,特别是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灵宝市委审时度势,及时把调结构、促转型、谋跨越发展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按照省九次党代会、三门峡市六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确立了把灵宝打造成为“三门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金三角地区明星城市、中原经济区开放前沿、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市”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建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新灵宝”的发展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灵宝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加快领导方式转变为主线,准确站位,主动融入,依法履职,务实作为,为助推灵宝经济社会转型和跨越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聚焦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县域综合实力。
    为尽快扭转基础工业相对薄弱的被动局面,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工业转型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全局中的先导地位。人大常委会坚持将监督的视线聚焦工业转型升级,先后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关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及重点项目建设,关于科技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情况报告,连续多次组织常委会成员和人大代表视察产业集聚区、调研重点项目建设,就产业链高端延伸、发展循环经济、实施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战略、突出科技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提出意见建议,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就“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议案,助推灵宝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城东、豫灵两个产业集聚区,累计投资71.6亿元,入驻企业67家;集中实施了一批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建成了年产1.35万吨高档铜箔项目,扩大新上果品加工企业12家,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5个,实现了由单一黄金生产向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果品生产大市向果品加工大市的转变,成为中国果蔬加工十强县市、全国重要的铜箔生产基地。同时,生物制药、硫铁化工、机械制造等新兴接续产业也已初具规模。工业率先转型,有效带动了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灵宝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已由2009年的全省第21位跃升到第10位。
    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强市。
    黄金资源有限,历史文化资源无限。灵宝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将“强力开发函谷关景区,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列为大会议案。人大常委会在督办落实该项议案时,通过多次对全市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调研,支持市政府发展文化旅游业、促进经济转型的思路逐步明晰起来,提出一定要把厚重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资源挖掘出来,为灵宝的自然山水注入灵魂;一定要在景点建设中更多地植入当地人文历史元素;一定要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为此,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代表调研和视察旅游景点建设、城市文化游园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旧城改造和城市北区建设、现代商业街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城郊大环境绿化等,听审相关工作报告,努力为建设旅游文化强市献策聚力。目前,灵宝城市中心城区面积已达到22平方公里,建成了风格新颖、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活动中心和涧河两岸6大开放式游园;函谷关景区扩建完成投资2.89亿元,已被命名为国家4A级景区,成为三门峡大旅游框架的核心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市政府采取走出去战略,主动衔接大黄河之旅,有效发掘和整合民间文化资源,广泛招商引资,坚持多元化融资,全力打造历史文化游、黄金文化游、生态果乡游、民俗文化游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已迈出坚实步伐;锦绣华夏生态文化园和荆山黄帝铸鼎原旅游区两个大项目正在紧张运作之中。文化旅游有望成为黄金之后的又一“富矿”。
    三、把脉生态环境,守护金城果乡的碧水蓝天。
    前些年,由于资源的粗放式开发,造成矿区植被破坏严重,境内部分河流水质和大气环境一度遭受污染。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反响强烈,全市上下高度关注。对此,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连续组织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先后就环保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等进行执法检查,现场指出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限期整改,并就林业生态建设、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文明卫生城市创建等开展专题调研,听审了市政府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加快城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审议意见。在人大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取缔“十五小”和黄金“三小”、集中整治环境等专项行动,组织有关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加大了对重点河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监管,建成了水质和大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和第二污水处理厂,有效改善了河流水质和大气环境。大力实施生态造林工程,先后荣获"全省绿化模范市"、"省级林业生态市"荣誉称号。
    四、历练履职基本功,增强人大监督实效。
    在整个国家监督体制中,人大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人大与“一府两院”虽然职责分工不同,但目标任务完全一致。近年来,灵宝市人大常委会正确把握人大工作的新形势和新特点,紧紧围绕市委工作的重心、政府工作的难点、百姓关注的热点,以追求监督效果为最高目标,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强化措施,健全机制,规范行为,持续创新,使人大监督的形式、内容和实效达到了高度统一。一是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市人大“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贯穿于依法履职全过程,做到了选题上突出一个“准”字、方式方法上突出一个“细”字、问题探究上突出一个“深”字、成果运用上突出一个“实”字。二是坚持实行了听审工作报告“双审双议”制度,即第一次听审工作报告后,提出审议意见,由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跟踪督办、抓好落实,三个月后再次听审相关单位整改情况报告并进行表决,直至通过。三是有选择性地开展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去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对市公安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城市行政执法管理局、卫生局、黄河河务局、物价办的工作评议,开展了对一名法官和一名检察官的述职评议,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大任命干部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提升形象,有效回应了社会的普遍关切。这些举措为提升人大监督实效,助推灵宝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风正正是扬帆时。乘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劲东风,灵宝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着眼于领导方式转变,致力于发挥人大制度优势,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聚焦新重点,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何冠君)



作者:三门峡人大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