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县(市)区人大 >渑池
 户户通,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发布日期:2013-04-27 信息来源:三门峡人大网

 

  

  金秋十月,枫叶流丹,丛菊含笑,硕果压枝,仰韶大地生机盎然,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繁忙、欣欣向荣的景象。

  日前渑池县政协副主席侯铁军正带领13名委员视察2012年农村公路建设开展情况。一路走来,政协委员们对“村村通”、“户户通”所取得的成绩赞不绝口。

  在坡头乡西川村,一位老汉情不自禁地向参加视察的政协委员们唱起了当地农民自编的顺口溜:“百年泥巴路,今朝变坦途,百姓致了富,感谢好政府……”该村的基层干部说,“户户通”改变了过去“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磨腰,骑车子摔跤”的状况,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新风悄然兴起,促进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

  方便的是百姓

  近年来,地处豫西山区的渑池县抢抓农村公路建设机遇,以解决农民“行路难、出门难、致富难”为突破口,加强农村公路“户户通”工程建设。

  如今的古渑大地,一条条平坦干净的“户户通”水泥路,如同银色的玉带萦绕在田野间,蜿蜒至家家户户。

  “以前家家户户门前都是土路,下雨天,孩子上学、看病都是个问题,坡陡路滑根本不能骑车。如今不怕了,家家门前都是水泥路,走起来既方便又干净……”走在新铺的水泥路上,正准备回家吃午饭的洪阳镇刘村村民刘小群,脸上洋溢着无尽的喜悦和幸福的笑容。

  “宁叫干部脱层皮,不让群众脚沾泥。”这句口号在刘村广为流传。从“羊肠小道”到“水泥路面”,“户户通”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比现在平坦的水泥路,村里几个老人连说:“变了,变了,连做梦都没有想到,孩子上学也可以通校车了。”

  为了把“户户通”这件好事儿办好,该县交通部门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用好用活上级政策,对村内道路硬化每公里给予4万元的补助。坚持“一事一议”原则,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在工程建设中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从资金、物资、组织协调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严格主管领导负责制和目标考核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每个“户户通”工程项目上。聘请建设质量义务监督员,每一项工程选派一名技术人员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近年来,共投资4180余万元,硬化村内道路990多公里,全县102个行政村实现了“户户通”。 

  连通的是人心

  “公路通了,信息灵了,收入多了,村风好了”,是许多农民在平坦、整洁的农村公路通车后的切身感受。“村村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户户通”更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笔者站在崤店村的文化广场上,城里的健身器材在这里一应俱全,村里的文化图书室也给村民们单调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除了修好村村通,我们村委会还支持组里安装了10盏路灯,通了广播。”村委会负责人说,“好路还要好路灯,村民晚上出门不摸黑;有了广播,农事天气信息早知道,生活在这样的村庄里农民才幸福。”

  该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张万幸说:“农村公路对于老百姓最大的意义首先就是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发展,进而提升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

  仁村乡分管交通工作的副乡长刘曙辉说:“我在乡里工作了十几年,深切体会到这几年农村公路建设给农村、农民带来的好处。过去农村路不好,遇上雨雪天一些群众就聚在一起打牌、喝酒、赌博,可现在不管下雨或下雪都能外出做生意。原来群众出行靠走路或骑自行车,现在家家户户基本购买了摩托车,甚至小轿车。农村消费市场的激活,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农民现在不仅自身消费,还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引导城市居民消费,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乐的农村旅游也悄然兴起。”

  坡头乡乡长闫昭伟告诉笔者,通过修建“户户通”,使农民的思想受到涤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民群众期盼已久的心愿正在变成现实,从而激发了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讲大局、比奉献再度成为时尚。群众把农村公路建设当做自己的事来做,自愿投工投劳、捐款捐物,同心协力大搞农村公路建设。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涌现了许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凝聚了人心,倡导了正气。

  通过“户户通”工程的实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收获:真正的民生工程都是人心工程,道路通了,民心也通了,新农村建设的“新”也就是民情民风的重新焕发。“户户通”工程硬化的是街巷,通达的是民心。

  带来的是变化

  在渑池县张村镇政府所在地,一些商店老板告诉笔者,过去,农民遇到下雨天,不穿胶鞋在乡间小路简直是寸步难行。这两年,我们已经不再卖胶鞋了,因为农民现在出入大部分都走上了水泥路,根本用不着再穿胶鞋踩两脚泥了。

  渑池县城一家商场负责人说,现在胶鞋都是作为劳保用品,专门给矿山企业提供,在那里作业用得着,偶尔给防汛、防洪工地提供一些。 有关专家分析说,农民纷纷告别胶鞋,主要是因为随着农村公路设施的改善,特别是“户户通”工程的加强和完善,使农民下雨天出门彻底告别了胶鞋。

  公路通,百业兴。“户户通”工程的有力实施,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减少了城乡差距,地方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和开发,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朋友通过农村公路改善,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发展了经济,得到了实惠。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路修好后,农村养一头猪仅运费就可节省10—15元,一户人家生产生活资料一年可节约200元左右。可圈可点的鲜活事例真是数不胜数,隐性经济回报无法估量。

  随着农村公路通达里程的增加和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也在逐步提升。在渑池县的农村公路上,每隔一段都会有一块养护公示牌,在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段路面的养护负责人和监督电话等内容。目前,在渑池县1495.7公里的农村公路上,共有210 名农民养路工保障着这些路段,实现时时通、处处通。一位农民养路工说:“这些公路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公路,我们有责任把它养护好、管理好。”

  渑池县副县长吴武岳说:“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户户通’是新农村建设的‘兴奋点’。渑池县的农村公路‘户户通’工程能够稳步向前推进,主要可以归纳为五点:一是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决策和强力实施是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的政治保障;二是各级政府的精心组织、真抓实干是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前提;三是群众参与、群策群力是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的力量源泉;四是因地制宜,典型带动是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的内在动力;五是交通运输部门发挥行业职能,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是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所在。”

  走在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上,农民朋友开心地笑了。农村公路“户户通”工程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如今,穿村进户的一条条水泥路,已经成为豫西山区渑池县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正引导着村民们奔向更加宽广的小康之路。

作者:三门峡人大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